本报记者 吴文婧
11月17日,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月份至10月份,叉车主要制造企业共销售叉车122.07万台,同比增长14.2%。其中,10月份当月销售各类叉车11.43万台,同比增长15.9%。
中国企业联合会资委会委员、高级经济师董鹏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叉车是现代物流的‘效率引擎’,叉车销量稳健增长的背后,是我国经济供应链韧性与效率提升的迫切需求。一方面,制造业和仓储物流环节正在加快智能化改造,存量设备替换周期缩短;另一方面,新场景不断拓展,为无人叉车、智能控制系统等智能装备提供了更广阔的商业化应用空间。”
在整体销量增长的同时,伴随AI、具身智能等前沿技术加速落地,行业正从“自动化”迈向“智能化”。
国金证券发布的叉车行业研报显示,未来,无人叉车有望凭借全球领先的导航定位、感知和大模型等技术,覆盖智能物流全场景需求。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无人叉车的市场规模将进一步提升,预计到2029年有望超过140亿元。
中国电子商务专家服务中心副主任郭涛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相较于传统叉车,无人叉车在效率、稳定性、准确度及成本控制方面均具备显著优势,更能满足新型物流中转需求,降低运营成本,并实现复杂场景精准作业。随着政策支持力度加大以及技术成熟度的提升,无人叉车有望从封闭场景向城乡配送、农产品转运等半开放场景延伸,成为智能物流的核心装备之一。”
在叉车及物流行业智能化趋势转型下,多家相关上市公司加快从单一装备制造向系统化解决方案延伸,巩固在智能物流时代的行业优势。
作为国内叉车与物流装备龙头之一,杭叉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杭叉集团”)已发展形成了涵盖AGV(自动引导车)产品、立式存储和软件集成系统在内的智能物流整体解决方案。日前,杭叉集团控股子公司浙江杭叉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收购浙江国自机器人技术股份有限公司99.23%的股份,完善无人叉车和移动机器人产品布局。
今年10月份,杭叉集团发布X1系列轮式物流人形机器人,该产品可完成原箱的转运和码垛、拆垛、料箱的转运及堆叠、拆垛等多种场景作业,为未来人机协作和柔性物流提供更多可能。
浙江中力机械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力股份”)同样深耕智慧物流领域,近日该公司发布的投资者会议纪要显示,公司自主研发了涵盖智能搬运机器人、数智仓储机器人及无人装卸机器人等在内的新产品,构建起从货物入库、智能分拣到无人出库的工业闭环。
就在11月份,中力股份与北京星源智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发布具身装卸技术及全场景装卸自动化解决方案,通过具身装卸机器人攻克物料搬运的痛点。与此同时,合肥井松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首款轮足式人形机器人近日也正式亮相,面向通用仓储机器人赛道。
此外,相关企业还披露了良好的市场开拓情况,诺力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日前发布的投资者会议纪要显示,公司智能智造装备海外市场优势显著,海外电动平衡重叉车、电动乘驾式仓储叉车等品类订单稳中有增。
鹿客岛科技创始人兼CEO卢克林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装备制造企业通过构建智能物流整体解决方案、升级完善业务产品矩阵及提升智能物流系统建构技术优势,充分契合了当前物流产业向智能化、数字化、柔性化转型的发展现状。未来,企业应当聚焦应用场景针对性开发智能物流装备产品,从而推动行业从单点智能迈向全链路智能的跃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