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向炎涛
11月18日,小米集团(以下简称“小米”)发布2025年第三季度业绩。财报显示,今年第三季度,小米实现营收1131.2亿元,同比增长22.3%;实现经调整净利润113.1亿元,同比增长80.9%。
具体到各业务分部来看,第三季度,其手机×AIoT业务分部收入为841亿元,同比增长1.6%;智能电动汽车及AI等创新业务分部收入为290亿元,同比增长199.2%。其中,智能电动汽车收入为283亿元,其他相关业务收入为7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第三季度,小米的智能电动汽车及AI等创新业务分部首次实现单季度经营盈利,经营收益为7亿元。该业务分部的毛利率也明显提升,由2024年第三季度的17.1%上升至2025年第三季度的25.5%。小米在财报中表示,毛利率的提升主要是由于核心零部件成本下降、单位制造成本降低、Xiaomi SU7 Ultra从2025年3月份开始交付,以及其他相关业务毛利率上升所致。
“小米汽车这一毛利率水平属于行业正常水平,尤其是小米首款SUV车型YU7发布后,其售价更高带动了毛利率的提升。而销量的增长则带来整体利润的增长和产能利用率的提升。未来,小米汽车只要能保持销量持续增长,就能维持较好的利润水平。”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分会秘书长崔东树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
国际智能运载科技协会秘书长、黄河科技学院客座教授张翔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汽车产业具有显著的规模经济效应,产销量越大,单车分摊的成本相应越低。此外,由于小米新推出的小米YU7定价更高,因此在单季度实现盈利属于正常现象。但小米汽车前期投入资金规模较大,从完整周期来看,实现全面盈利仍需时间。”
根据小米方面提供的数据,第三季度,小米汽车共交付108796辆新车。今年前三季度,小米汽车累计交付量已超过26万台,并且近期交付仍在持续放量,今年9月份和10月份,小米汽车连续2个月交付量超过4万台。
手机业务方面,财报显示,第三季度,小米智能手机出货量4330万台,同比增长0.5%,主要是由于境外市场出货量增加所致。智能手机收入为460亿元,同比减少3.1%,主要是由于智能手机平均售价下降。此外,受核心零部件价格上涨影响,第三季度,小米智能手机毛利率从第二季度的11.5%下降至11.1%。
今年前三季度,小米已累计研发投入达235亿元,已接近2024年全年,预计今年将投入超300亿元。其中第三季度研发投入91亿元,同比增长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