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日报APP

扫一扫
下载客户端

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财经频道 > 产业风向 > 正文

打破物流阻碍深入产业端 电商平台为农产品销售插上翅膀

2022-09-23 10:55  来源:证券日报网 

    本报记者 许洁

    9月23日是第五个中国农民丰收节。丰产丰收后,最重要的还是要畅销。因此,如何更好地促进农特产品消费,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成为各方关心的话题。

    “平和蜜柚”“连城红心地瓜干”“来凤藤茶”“都匀毛尖”“延边大米”……据抖音有关人士向《证券日报》记者介绍,通过抖音电商的直播间,这些极富特色的地标农产品一年内就实现了销量翻番。

    阿里巴巴集团有关人士则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我国的消费互联网已经较为发达,“餐桌”数字化水平较高,但要进一步提升效率仍需要往产业端深入,数字化必须不断从“餐桌”向“土地”延伸。

    此外,农产品的配送也考验着各个平台的物流能力。近几年来,各电商平台在打通农村物流最后一公里方面均进行了大量投入。

    电商掘金农产品市场

    记者梳理发现,在中国农民丰收节到来之际,主流电商平台纷纷推出了各项促销举措。比如,抖音电商推出“抖音电商丰收季”专项助农活动,从9月9日起,投入亿级流量资源和专项货品补贴,深入福建、贵州、湖北、广西、四川、陕西、内蒙古、辽宁等地村镇,助力地方农特产出村进城,帮助更多农民丰收又增收。这一活动将持续至9月26日,预计重点覆盖超2万个农货商家,通过短视频、直播、泛商城等形式推介约10万款农特产商品。

    而首届“京东农特产购物节”从9月7日开始,将持续到9月25日结束。据悉,京东方面此次投入了数亿元费用和资源,联合多地政府部门向消费者发放“助农券”,并通过京东买手深入全国2000多个农特产产业带,为消费者带来30万款地道的农特产好物。阿里巴巴集团也发布了丰收节“助农行动”,在中国农民丰收节金秋消费季期间上线1000余个县域60多万款特色农产品,发放5000万张“丰收券”给消费者带动农产品销售。

    上述“助农券”“丰收券”的发放有效激发了全国各地消费者的消费热情,让广大品牌、商家、农户等合作伙伴的销售额迅速实现了增长。

    “对于电商平台而言,下沉市场已成为用户增长的重要引擎。目前来看,低线市场仍然是拼多多、京东、阿里等电商巨头对阵的战地。中国农民丰收节对于各大电商来说是重要窗口,通过各类补贴、打折让利、流量倾斜等方式触达农村地区,捕获流量和用户,并且形成转化。”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网络零售部主任、高级分析师莫岱青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

    莫岱青称,近年来,随着直播电商的火热,阿里、京东、拼多多等把直播间搬到了农村,更多的农民将受益于电商、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经济、新技术、新模式的应用。电商基因正在深入农村各地,将会更加促进农村和城市的资源互通,让农村电商的业态愈加多元化。加上农村电商远未达到饱和状态,市场挖掘空间依然很大,未来对于电商来说也充满挑战。

    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商学院数字经济与金融创新研究中心联席主任、研究员盘和林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在农产品的销售中,电商发挥了信息对接的作用,将农产品的供需双方匹配起来。过去农产品销售需要时间,由于信息不通畅,农产品囤积在仓库和商店容易腐烂变质,而如今信息对接之后,农产品积压的风险大大降低。”

    打破农产品物流阻碍

    让农产品大量走入市场,快递和物流是重要一环。

    “农产品尤其是生鲜产品,物流成本比较高,很多生鲜需要冷链运输,物流损耗和门店销售损耗都很高,所以农产品到城市,往往是数倍于收购价,原因就在于物流成本,包括损耗可能远远高于采购成本。所以物流不畅是农产品最大的障碍。”盘和林表示:“近几年来,很多电商着手完善冷链建设物流,有和物流企业合作,也有自己建设的,这些生鲜冷链物流网络对于农产品长距离运送提供了方便,也提高了农产品的售卖半径。”

    “我们除了在消费端组织的各项营销促销活动外,今年还加大了产业链上游的合作。包括直连数百个县域和原产地、与上千个生鲜代表企业联合打造品牌等措施,打通‘产供销’全链路,有效助力农业供给侧能力提升。此外,作为全球最大的B2B跨境电商平台,阿里巴巴国际站拥有绝大多数电商平台难以具备的助农能力——农产品出口。”上述阿里巴巴集团内部人士表示。

    京东物流相关人士则向记者介绍称,京东充分发挥自身在数字科技、物流、供应链等方面的优势,在上中下游同步发力不断提高农产品附加值。“今年8月,京东物流引入12条国内领先的智能分选设备,打造了新疆最大的集果品采购、冷藏、加工、分选、包装、物流为一体的产地智能供应链中心。以西梅行业为例,不仅分拣效率实现飞跃,另外通过智能分选设备替代手工分选,实现了有科学参数的真正意义上的产品分级,填补了行业空白。”该人士表示。

    对于农产品的配送而言,最理想的状态,是从产地直接和消费者进行全面对接,直接从田间配送到消费者的餐桌,减少仓储囤积的时间,保证新鲜的同时也降低损耗。“这就需要建立完善的生鲜冷链运输系统,所以物流环节是最为关键的,未来尚需进行基础设施投资,建立冷链运输网络。当然,生产也要匹配消费模式,比如规模化、工业化、标准化的农业生产,以适配当前电商大批量销售的特点。”盘和林表示。

(编辑 上官梦露)

-证券日报网
  • 24小时排行 一周排行
  • 深度策划

多地密集走访调研上市公司

通过调研认真解决上市公司发展中面临的具体困难和问题,加大对优质上市公司……[详情]

版权所有证券日报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80014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181903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567号京ICP备17054264号

证券日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证券日报社电话:010-83251700网站电话:010-83251800

网站传真:010-83251801电子邮件:xmtzx@zqrb.net

证券日报APP

扫一扫,即可下载

官方微信

扫一扫,加关注

官方微博

扫一扫,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