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日报APP

扫一扫
下载客户端

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财经频道 > 产业风向 > 正文

“产业+资本”转型下城投平台将积极参与资本并购

2021-12-20 11:32  来源:证券日报网 王丽新 郭冀川

    本报记者 王丽新 见习记者 郭冀川

    12月18日,第五届雄安新区投融资发展论坛采用线下线上同步进行的方式在北京召开。本届论坛的核心为“‘双碳’目标下的投融资:金融创新与高质量发展”,围绕“金融创新与雄安新区绿色发展”与“新阶段、新目标下的城投转型”两大主题展开研讨。

    在城市建设发展过程中,城投起到了重要作用,众多城投公司为大型央企提供咨询服务,为会员企业提供金融支持和商业对接。雄安新区正在建设中,城投公司也为在此发展的企业,尤其是河北省外企业提供了参与城市建设的渠道、资源共享的服务平台。

    今年7月份,银保监会印发《银行保险机构进一步做好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防范化解工作的指导意见》(银保监发[2021]15号),文件明确指出,要规范城投平台投融资行为、严禁新增地方隐性债务、化解金融风险。

    15号文件的出台,推动了城投公司市场化转型,降低其关联的地方政府信用,提升城投公司企业属性,积极促进地方债务良性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在此次论坛上,参会嘉宾们也就城投公司转型提出了各自看法。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中国政府债务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吉富星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城投公司开展市场化转型既是政策监管要求,又是自身发展所需。城投公司目前评级、发债、偿债背后很大程度上与当地政府信用或支持密不可分,但随着监管趋严,剥离政府信用、打破刚性兑付是大势所趋,城投公司要正视自己的定位和潜在风险,量力而行。

    “总体来说要依法合规不新增隐性债务,按照商业化的原则去融资和偿债,可以积极开拓新基建、城市更新、乡村振兴、双碳和绿色产业等新型业务,与当地重大规划和战略形成契合。另外就是做好总体项目和资金谋划,合规合理获得政府资金资源支持,创新商业模式,防范各种伪创新、转型陷阱。”吉富星说。

    随着对隐性债务管理的深入,以及推动城投市场化转型的进程,未来地方政府与城投的权责正在发生变化。地方政府承担公益性支出与投资,由财政预算内资金进行安排,由地方专项债券等投资工具予以承担。能够市场化运作的、有一定收益的项目,城投会作为承接主体,如城市更新、产业园区开发等,以企业投资项目的形式进行开展。

    财达证券总经理助理、河北金融学院副教授胡恒松博士对记者表示,城投公司转型过程中,第一个是资产整合,以前各地的城投公司分散,甚至在一些项目上产生竞争,现在需要整合资源,提高信用评级;第二是加大融资创新力度,如通过发基金去找项目,参股拟上市公司。第三是“产业+资本”运营,城投公司通过收购上市公司将产业与资本结合,把上市公司的产业带到城投公司所在城市,或者城投平台配合政府招商引资,把上市公司上下游产业引导过来,甚至城投公司参与自身区域的上市公司孵化;第四是防范债务风险,城投公司作为地方融资的主体,不能触碰隐性债务这个红线。

    胡恒松指出:“今年河北的城投公司通过产业投资积极转型,市场化能力不断提升,这些城投公司为本地导入了产业公司和金融资本。”在未来,城投公司隐含的政府信用不断降低,城投的企业属性不断增加,不同地区的城投主体也将根据运营水平的差异进一步的分化,通过不同的发展路径配合当地的投融资需要。

(编辑 崔漫 白宝玉)

-证券日报网

版权所有证券日报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80014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181903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567号京ICP备17054264号

证券日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证券日报社电话:010-83251700网站电话:010-83251800

网站传真:010-83251801电子邮件:xmtzx@zqrb.net

证券日报APP

扫一扫,即可下载

官方微信

扫一扫,加关注

官方微博

扫一扫,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