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谢若琳
7月10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在官网发布《网络安全审查办法(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修订案”)。修订案提出,掌握超过100万用户个人信息的运营者赴国外上市,必须向网络安全审查办公室申报网络安全审查。
“大多数情况下,‘赴国外上市’是指赴美上市,鲜少有中国公司会去伦交易所等其他交易平台上市。”Anlancapital执行董事陈达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尽管该修订案没有明令禁止中国公司赴美上市,但这势必影响中国公司赴美上市的期望值。“比如Keep等已经有计划赴美上市的公司,或将重新审视并更改上市计划。”
修订案提出,为了确保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供应链安全,维护国家安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制定本办法。关键信息基础设施运营者(以下简称运营者)采购网络产品和服务,数据处理者(以下称运营者)开展数据处理活动,影响或可能影响国家安全的,应当按照本办法进行网络安全审查。
对比现有的《网络安全审查办法》,修订案在申报范围、机制成员单位、特别审查时间等方面都进行了重要调整。那么,这次修订案制定思路释放了哪些信号?
陈达表示,“在过去很多年中,中国部分互联网公司并不重视信息安全,随意抓取、使用用户数据,利用大数据进行商业运营的同时,他们也应该有义务保障数据安全,因此监管是非常有必要的,也是全球互联网产业成熟的趋势体现。”
今年以来中国公司赴美上市的热情持续高涨。据德勤中国数据统计,今年上半年有33只中概股赴美上市,同比增长106%,融资总额共90.5亿美元,同比增长213%,平均融资额增加50%。融资额排名前五位的公司分别是雾芯科技(16.08亿美元)、满帮(14.85亿美元)、图森未来(13.51亿美元)、涂鸦智能(9.15亿美元)及BOSS直聘(9.12亿美元)。
而二级市场上,中概股也备受热捧。上半年上市的e家快服上市首日涨幅达到1100%。
“以前很多公司在不满足A股上市条件时,会选择上市条件更为宽松的美股,但上市后常有中概股出现水土不服的情况,修订案出台后,将促使中概股回流,同时计划上市的公司也将着重考虑港交所。”陈达表示。
修订案在审查内容上新增两条:一是核心数据、重要数据或大量个人信息被窃取、泄露、毁损以及非法利用或出境的风险;二是国外上市后关键信息基础设施,核心数据、重要数据或大量个人信息被国外政府影响、控制、恶意利用的风险。
“信息安全无小事,这一审查内容明确了互联网平台在信息安全方面的责任,是极其必要的。”一位投资机构投资总监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值得一提的是,修订案新增了第六条,要求掌握超过100万用户个人信息的运营者赴国外上市,必须向网络安全审查办公室申报网络安全审查。在申报材料中,新增要求提供拟提交的IPO材料等。
“目前中国网民近10亿人,可以说掌握用户信息的拟上市公司,用户规模均在百万以上。”上述投资总监表示,这意味着几乎所有ToC和一定规模的ToB互联网公司,在申请赴美上市时均须申报。
据媒体报道,本月初,Keep、喜马拉雅和零氪科技均搁置赴美IPO计划,便利蜂否认已提交美国IPO的申请。对此,Keep等相关公司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不便回应。
(编辑 白宝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