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日报APP

扫一扫
下载客户端

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财经频道 > 产业风向 > 正文

中美“芯战”爆发:中兴被禁后 中国芯如何应战?

2018-04-23 16:11  来源:时代周报

    随着中美贸易战加剧,波及范围进一步蔓延至通讯领域。日前美国商务部宣布,今后7年内将禁止该国企业向中国电信设备制造商中兴通讯(000063)出售任何电子技术或通讯元件,理由是中兴通讯违反美国制裁规定,在2016年至2017年间曾向商务部产业安全局做出虚假陈述。

    中兴通讯回应称,已获悉美国商务部对公司激活拒绝令,公司高度重视,并第一时间成立了危机应对工作组,全面评估此事件对公司可能产生的影响,与各方面积极沟通及应对。

    4月18日晚,中国计算机学会青年计算机科技论坛(CCFYOCSEF)临时举办特别论坛,就此事展开讨论。会上多位专家和业内人士均认为,此次事件背后是美国针对中国高科(600730)技产业的一次精准打击,同时也反映出当前我国在芯片等基础、底层科技的薄弱。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计算机学会名誉理事长李国杰认为,虽然国内已经有一些自主研发的芯片,但目前还没有到完全可以替代国外芯片的地步,因此美国封杀中兴对国内的影响较大。他表示,需要对现状保持耐心,不可能一下子解决工艺水平上的差距。

    虽然短期内难以追上国外水平,但不少专家仍乐观预计,假以时日中国芯片将实现部分替代。“如果我们长远看,到2020年再看回今天这件事,大概率是很庆幸的。”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研究员、龙芯处理器负责人胡伟武表示,从国外芯片切换到国内芯片,必然经历一个调整期,但这对于国内的半导体产业是一次良性刺激。

    加大自主元器件经营力度

    “一个国家芯片的水平是某种程度反映了国家整个的一个水平。尤其芯片的制造工艺那些,我们一般讲是差两代。”李国杰表示,从芯片厂商加工的设备到配套的软件等等,尤其是经验积累,芯片技术的进步需要国家长期投入才能换来,“这不是说国家投钱,就砸几百亿问题就解决了。”

    他认为,虽然在高新技术上与国外比仍有差距,但经过多年努力也并非一无所获,例如在去IOE化(即去掉IBM的小型机、Oracle数据库、EMC存储设备,代之以自己在开源软件基础上开发的系统)上,国内的互联网企业做得相当不错,如蚂蚁金服等。

    胡伟武则表示,应该籍此机会,从现在起加大国内自主元器件的研发力度。他指出,也应加强对集成电路的生产制造和设备的自主化力度。

    “其实像CPU等其他零部件,国内也都是有的,但应用范围比较小,原因在于企业对比之下感觉外国的比较好用,形成了使用习惯,但在国内一些行业,自主研发的芯片已经在使用了。”胡伟武表示,从CPU角度来说,随着通用CPU的性能不断提升,以及国内工艺水平的提升,预计五年甚至到三年内,国产的CPU将实现更大范围的投入应用。

    “像华为等很多企业在芯片研发上跟国外企业上已经有一定的竞争力,尤其是设计能力提高是很快的,但是芯片不是砸钱就是可以下来的。”李国杰强调,经验积累有一定的过程,国家要长期稳定地支持,特别是应用支撑上,要给予国产芯片机会。

    中国计算机学会(CCF)秘书长杜子德则建议,推动国产芯片的市场化应用可以通过政府采购或税费减免等措施,逐步从国外企业手中夺回中国的IT市场。“中国13亿人口,不建立自己产业链是不可以的,这次是美国人给我们上了一节课。”

    人才培养刻不容缓

    除了应用层面尚需时日,专业人才匮乏是目前我国半导体产业仍较为单薄的主要原因。

    李国杰表示,与早年相比,如今国内的芯片人才和培养单位已经多很多,但主要集中在互联网应用范围,芯片人才的缺口依然巨大。他指出,真正有能力培养出来芯片人才的高校较少,而且相关考核以论文发表数量为指标,但论文较为困难。同时,国内互联网公司的薪酬待遇比科学研究更具吸引力,这些因素均导致目前芯片人才青黄不接。

    胡伟武也认为,国内的基础型人才很少,人才培养上极不平衡。他举例说明,虽然国内打不多数互联网公司都使用Java编程,人才储备数以百万计,但研究Java虚拟机的人才却非常少,目前国内大约只有几十人。

    在胡伟武看来,当下国内的计算机教育本质上都是教学生怎么用计算机,而不是教学生怎么造计算机。“大数据,云计算的人才我们很丰富,但接下来应该加强对计算机的基础人才的培养。”

    对于人才培养,中科院计算所研究员、YOCSEF学术委员包云岗则建议,不要因为项目或产业未达到预期而否定一切,从长远看过去的投入对人才培养起到相当关键的作用。“像20年前的td-scdma,产业上来说没有达到预期,但我们国内的这个通信这个转折点就是td-scdma,从此培养了一大批人才。”

-证券日报网
  • 24小时排行 一周排行
  • 深度策划

多地密集走访调研上市公司

通过调研认真解决上市公司发展中面临的具体困难和问题,加大对优质上市公司……[详情]

版权所有证券日报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80014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181903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567号京ICP备17054264号

证券日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证券日报社电话:010-83251700网站电话:010-83251800

网站传真:010-83251801电子邮件:xmtzx@zqrb.net

证券日报APP

扫一扫,即可下载

官方微信

扫一扫,加关注

官方微博

扫一扫,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