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冰 熊悦
当前国内汽车行业正处于向高质量发展转型的深度调整期,作为连接汽车产业供需两端的汽车金融行业,也进入到从规模扩张向质效提升发展的关键阶段。
11月26日至28日,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汽车金融分会举办的2025汽车金融产业峰会(以下简称“峰会”)上,政府、协会以及银行、保险、汽车金融公司、汽车金融服务商等汽车金融市场主体,立足各自的市场定位和资源禀赋,共同探索新的市场环境下,汽车金融行业发展的挑战、机遇和应对之道。

2025汽车金融产业峰会现场熊悦/摄
汽车金融行业进入理性发展阶段
“汽车金融发展动能正从传统信贷增长和价格竞争,转向结构优化和产品创新。”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名誉会长沈进军表示,今年以来,汽车金融领域从“高收高返”的内卷竞争,调整到“低收低返”的理性发展。
他进一步表示,当前汽车金融产品日益丰富,从传统的购车贷款延伸到电池租赁、充电权益、售后回租、以租代购等创新模式。与此同时,汽车金融市场竞争日趋白热化,利润空间持续压缩,风险管理复杂性提升的特征不断显现;消费者对于金融服务便捷性、透明度和个性化的要求持续提高。
在变化的市场环境下,银行、主机厂旗下的汽车金融公司等汽车金融市场主体均在不同程度上感受到来自市场的压力,业务结构也出现相应的变化。
中信银行总行个贷部副总经理姜园园表示,监管叫停“高息高返”对于汽车金融市场迈向规范化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这也推动银行自身的汽车消费贷款结构变化,一方面燃油车贷款受到的冲击较大,这部分贷款占比在下降;另一方面,新能源汽车的贷款占比实现较大提升。
浦发银行个贷部总经理李智认为,汽车消费领域交易摩擦成本的存在,对银行的数字化风控和数字化运行能力提出更大的挑战。
新能源汽车出海是当前汽车行业发展的主要趋势之一。在此背景下,如何为新能源车企出海提供优质的金融服务,成为银行开拓汽车金融市场的新议题。
“出海的头部新能源车企的需求更多集中在顺畅的国际结算、报关、结售汇,以及海外市场拓展过程中衍生出来的金融需求。”上海银行普惠业务部副总经理陈杰表示,对于汽车出口贸易领域内缺资金的小企业,银行在考虑为这类企业提供融资服务时,也面临汽车出口海外后的风险把控问题等。
汽车金融行业“破局”增长
当前汽车金融行业告别规模高增,步入提质增效发展新阶段。面对市场环境变化对汽车金融行业提出的新挑战,各类汽车金融市场主体立足于自身的市场定位和资源禀赋,“破局”增长。
在多位业内人士看来,未来汽车金融行业的市场竞争格局将呈现出参与主体多元化、各领域强者恒强、市场竞争激烈等特征。当行业从卷价格、卷规模过渡到卷服务,加强数字化运营能力,搭建客户服务生态,强化金融消费者保护等,将成为各类汽车金融市场主体的发展方向。
沈进军表示,为助推汽车金融行业高质量发展,一是要坚持“深度融合”。金融要与汽车全生命周期进行“产业级”的融合。通过加大产品资源投入,持续提升包括经销商在内的广大汽车经营企业以及消费者的金融获得率。金融需要贯通从研发制造端的供应链金融,到流通端的库存融资,再到消费端的新车、二手车金融,以及后市场服务的保险、租赁、置换的整个生态;二是要发挥“科技驱动”。通过创新产品和服务模式,创造新商业模式。三是实现“绿色引领”。通过大力创新绿色金融产品,支持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汽车的消费与普及等。
相对激烈的汽车金融市场竞争态势,以及汽车金融行业从规模高增转向内涵式发展,正在对银行的汽车金融服务提出更高要求。“银行自身的经营体系、专业能力、产品能力、数字化风控能力,以及场景生态搭建能力,均需要进一步提升。”姜园园表示。
“数字化风控和数字化运行能力的提升关键在于银行内部科技、风控等部门之间的资源整合能力。”李智表示。
奇瑞徽银汽车金融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晓丽表示,合规是汽车金融市场主体的经营底线。风险管控做得好,企业才能持续健康发展。公司在不同的业务场景有不同的预警模型,进而能够及时地进行风险管控。
作为汽车金融行业的重要市场主体,主机厂旗下的汽车金融公司具有与主机厂紧密联动等竞争优势。在北汽汽车金融(杭州)有限公司市场与产品创新中心副总经理于帮存看来,未来公司将作为一个生态连接者,围绕主机厂提供综合性的金融服务。
(编辑 孙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