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晓玉
近日,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科学技术奖“科技进步奖”的颁发,在业界引起广泛关注。长城汽车凭借《混动四驱智能越野系列乘用车关键技术与应用》项目,荣获“科技进步奖”特等奖。这也是该奖项设立三十余年来,首次将最高荣誉授予混动技术领域。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科学技术奖是我国汽车行业首个经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批准登记的科技奖项,被誉为行业技术创新的“风向标”。据悉,本次奖项评审由中国工程院院士李骏领衔,汇聚了行业泰斗、高校教授及企业总工共同参与,以严格的标准控制获奖比例。
此次获奖的核心技术Hi4(智能四驱电混技术)的主要突破在于解决了混动四驱领域的多项全球性难题。长城汽车研发负责人向《证券日报》记者介绍,Hi4首创双电机多挡串并联四驱构型,突破了传统双电机串并联无法实现四驱的技术瓶颈,并开发出国内首款单电机9挡并联混动四驱系统Hi4-T,填补了硬派越野混动技术的空白。
在知识产权方面,截至2025年9月份,该技术已获得授权发明专利122件,涵盖六大技术领域,并参与制定了9项国家标准。
黄河科技学院客座教授张翔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长城汽车在四驱技术领域的自主研发突破,标志着中国车企在越野车核心技术上的重要进展。过去,高端四驱技术长期由国外品牌如吉普、路虎等主导,国内SUV产品多局限于城市前驱车型,性能与国际水平存在差距。长城汽车通过持续投入研发,成功掌握了自主知识产权的四驱系统,改变了依赖国外技术的局面。目前,长城汽车旗下坦克等车型在新疆、西藏等复杂地形环境中已逐步取代丰田等传统越野车型,展现出中国在专业越野车制造能力上的显著进步。
一位长期研究汽车动力系统的券商汽车分析师向记者解释:“传统的双电机串并联混动,前桥布置了发动机和两台电机(发电机和驱动电机),后桥再布置驱动电机来实现四驱,成本高且结构复杂。Hi4的创新在于将前桥的一台电机功能复用,并通过巧妙的控制策略和新增的传动部件,让前桥电机在特定工况下也能驱动后桥,从而以接近两驱的成本实现了四驱的性能。”
他认为,这种“性价比”极高的技术方案,为企业在大规模市场化应用中抢占份额提供了可能。
任何技术的成败,最终需要市场检验。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底,Hi4技术相关车型累计销量达41万辆,实现销售收入913亿元。在海外市场,Hi4技术成为长城汽车全球化战略的支点。2025年1月份至9月份,长城汽车在澳大利亚销量达3.93万辆,同比增长23.7%,市占率升至4.3%,位居中国品牌第一。
销量数据证明了技术商业化落地的成功。然而,市场的考验是全方位的。在国内市场,比亚迪DM-i、吉利雷神电混、奇瑞鲲鹏超性能电混等技术方案同样各具特色,竞争极为激烈。此外,纯电动越野车型的兴起,也对混动技术路径提出新挑战。
张翔表示:“Hi4主打‘四驱的体验,两驱的价格’,其市场策略清晰。但能否持续获得消费者青睐,不仅取决于技术本身,更取决于搭载车型的综合产品力、品牌营销以及成本控制能力。”
中国数实融合50人论坛副秘书长胡麒牧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Hi4技术获颁行业最高奖,是中国汽车产业在动力技术多元化路线上进行深度创新的一次集中展示。它证明了本土企业已具备在核心技术上实现原创性突破的能力。然而,获奖只是一个里程碑,而非终点。在从“技术突围”到“产业引领”的漫长道路上,市场规模的持续扩大、盈利能力的健康稳定以及在全球范围内品牌价值的真正提升,将是衡量其成功与否的更硬性标尺。对于整个中国汽车产业而言,如何将一个个技术点的突破,汇聚成体系性的竞争优势,仍是需要持续探索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