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汽车频道 > 汽车动态 > 正文

购置税再次减半 就能救得了中国车市吗?

2018-10-25 15:19  来源:搜狐汽车

    是什么让汽车不再吸引我们了?

    事实上,不仅仅在中国,全世界的汽车都不好卖了。汽车行业出现了衰落迹象,特别是乘用车的消费出现全球性的下滑趋势。

    还是福特,除了在美国销量下滑外,在进驻的其他主要市场国家无一例外下滑,比如加拿大地区下滑2.8%,在墨西哥地区下滑14.7%,英国市场销量下滑了12%。以至于,福特计划于2019年第二季度对其全球范围内的7万名领薪员工进行裁员,这相当于削去了该公司四分之一的人员规模。

    根据英国调查公司IHSMarkit的预测,2025年的全球新车销量预计为1.1亿辆左右,比2017年只增加约1600万辆——2010年以来,全球汽车销售每年以超过5%的增速稳步扩张,但到了2018年,前景似乎前所未有的黯淡。

    在岛国日本,汽车的销量已经持续了近30年的停滞——从80年代达到巅峰后,日本人对于汽车消费的热情逐年消退。

    当社会阶层固化、公共交通完备后,日本年轻人不再把拥有汽车视为梦想,以至于丰田章男也曾感叹:“现在日本年轻人对自行车的兴趣远大于对汽车的兴趣,说不定有一天汽车会卖不出去。”

    究竟是什么,让汽车不再吸引我们了?

    在葫芦侠看来,非常重要的一点,是汽车能够带给我们的满足感和幸福感急剧衰退——当汽车对于全社会仍是奢侈品的时候,人人都渴望有一辆车,这股巨大的推动力促使汽车消费飞速增长,30年代的美国、70年代的日本、2000年代的中国和当下的印度,就是这样的市场。

    而当汽车保有率相对较高时,拥有汽车这件事本身不再是一件让人感觉与众不同的事情,消费者对汽车就有了更高的追求。速度、个性,或者是比别人都更加宽大的车身。

    全世界只有一个迪拜

    速度和车身尺寸是无法无限制增长的,全尺寸SUV和高级跑车虽好,但永远不可能是属于普罗大众的一般消费品。而这个时候,我们能选择的却只有毫无个性的“买菜车”。

    “内卷化”就像一座彭罗斯阶梯,看似一直在上升,但其实原地踏步

    是的,“买菜车”这个名词的出现,就是当下汽车行业“内卷化”的最好写照——“内卷化”,原本是属于社会学的名词。对于社会来说,它指的是一种社会或文化模式在某一发展阶段达到一种确定的形式后,便停滞不前或无法转化为另一种高级模式的现象;而引申到个人,长期从事一项相同的工作,并且保持在一定的层面,没有任何变化和改观。这种行为通常是一种自我懈怠,自我消耗,也是一种“内卷化”。

    在汽车行业,同样呈现出不可逆转的“内卷化”趋势。在中国车市上,几乎每一家汽车企业都在说自己的车型目标是年轻男性消费者、追求时尚个性。但恰恰相反,正是因为每家车企都这样说,我们看到的车型反倒越来越没有个性。

    所以,当铃木退出中国市场的时候,我们才开始怀念奥拓。

    葫芦侠曾经疑惑,为什么没有一家车企敢于推出一款车型,明明白白地说:我的车就是要卖给50岁以上的老年人;或者说,我的车就是要卖给中年女性?

    一位汽车行业媒体前辈的话点醒了葫芦侠——面对大趋势,没有哪家车企敢于承担如此巨大的风险。

    内卷化——一个或许将害死汽车行业的幽灵

    没错!当汽车行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车越来越难卖的时候,反倒再难有车企敢于剑走偏锋。

    所以,当SUV走红的时候,我们见到一窝蜂而上的SUV;当奥迪式的六边形格栅、雷克萨斯的纺锤形格栅、特斯拉的竖置中控屏被认为“好看”时,一大波模仿者蜂拥而至;甚至于奔驰、大众这些曾经的行业引领者,也开始千篇一律的“家族式设计”,连甲壳虫这样的经典也只能自生自灭……

    这,就是典型的“内卷化”——微观上的进步和宏观上的原地踏步成为一体两面。

    仍然拿汽车的外观来说,回顾绝大多数历史在30年以上的车系,我们不难发现,在1950年代-2000年代,几乎每一代车型的更新换代,都带来车辆造型上的巨大改变,而到了最近两年,换代车型在外形上的变化似乎越来越小。就拿福特福克斯来说,这个被福特寄予厚望,可谓是卧薪尝胆之作的新车,仍然是上一代的“鲨鱼嘴造型”。

    所以,我们看到汽车在外观设计上越来越同质化。在葫芦侠年轻时,汽车是极富魅力的,马自达有最好的转子发动机、萨博有最强的涡轮增压器……那个曾经百花齐放的汽车行业,如今已从各方各面变得越来越同质化。成本、风险,让各家车企都越来越倾向于保守,个性化车型越来越少。

    在“内卷化”发生时,处于更高位置的豪华品牌反倒稳坐钓鱼台。消费降级和消费升级也诡异地以一体两面方式发生——少数财富拥有者选择以更高的价格来满足自己对个性化汽车的追求,而更多的消费者只能以脚投票,选择不消费汽车。

    在一些经济欠发达的拉美、非洲、东南亚国家,汽车市场呈现的就是这样的局面。在这些国家的街道上,一方面能够看到最新型号的进口豪华轿车,奔驰S级、路虎揽胜招摇过市,但另一方面,人们却很少看到新年款的普通车型,反倒能见到一些年龄超过20、30年的老车在发挥余热。

    所以,我们看到在2018年的车市低谷中,豪华品牌纷纷逆势上扬,而传统意义上的主流——合资品牌和自主品牌,却陷入了困境。

    一些自主品牌似乎意识到了这一点,但却并没有找到正确的方向——比如一些车型打出“智能社交”的牌,能够在车内查看车友,甚至聊天;一些车型搞出了旋转式的中控大屏;甚至还有能够在车内K歌的车型……这些剑走偏锋或许能够吸引少数消费者,但始终无法改变汽车在外观、动力上的停滞不前,至少对于葫芦侠来说,这些奇技淫巧难以让我走进4S店。

    回到我们的主题,假如购置税真的减半,哪怕直接免征,也无法改变汽车行业“内卷化”的趋势,即使它真的能在2018年再一次让中国车市起死回生,也难以在2020年、2025年、2030年重复功效。

    “内卷化”的幽灵并非只笼罩在汽车行业。家用电脑、手机、家电,同样也面临着类似的困局。就连曾经创意无限的苹果手机,也早已江郎才尽,只能靠越来越大的屏幕取悦消费者。

    人类的科技发展似乎已经到了一个瓶颈。计算能力和能量储存密度,这两大问题困扰着电脑、手机,也困扰着汽车的发展。计算机芯片如果不能迎来革命性的改变,自动驾驶或许永远难以实现;而能量储存密度的限制无法突破,新能源汽车也终究只是空中楼阁。

    什么才能真正拯救汽车行业?答案其实正在于此。可叹的是,它或许与汽车行业中的所有人都无关。

-证券日报网

版权所有证券日报网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567号京ICP备17054264号

证券日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证券日报社电话:010-82031700网站电话:010-84372800

网站传真:010-84372633电子邮件:xmtzx@zqrb.net

官方微信

扫一扫,加关注

官方微博

扫一扫,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