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日报微信

证券日报微博

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股票频道 > 证券要闻 > 正文

从“开了会”到“开好会” A股公司业绩说明会量质提升

2025-11-07 23:37  来源:证券日报 

    本报记者 吴晓璐

    从五成公司召开业绩说明会升至九成以上,从一年召开一次变成一年三次,从“照本宣科”到“精准答疑”……自2020年1月份证监会作出部署以来,上市公司业绩说明会的广度与深度不断扩大,公司召开业绩说明会的数量和质量持续提升。

    从“开了会”到如何“开好会”,上市公司正在将复杂的专业术语和商业模式,转化为更加通俗易懂的语言,更加生动的图表,更加便捷的互动体验,并通过业绩说明会这个平台向公众展示。这成为投资者理解公司价值的一个重要窗口。

    从“选修”到“标配”

    在2020年以前,业绩说明会还是上市公司的一门“选修课”,每年召开业绩说明会的公司占比不超过五成。以2019年为例,据同花顺iFinD数据统计,当年有1792家上市公司召开业绩说明会,且以2018年年报业绩说明会为主,占比47.66%。

    2020年1月份,证监会向沪深两家证券交易所下发《关于鼓励推动上市公司召开业绩说明会有关事项的通知》,发挥重点公司示范带动作用,推动以沪深300指数公司为代表的公司在披露2019年年报后召开业绩说明会,并鼓励董事长亲自出席。随后,沪深交易所向上市公司下发通知,动员纳入沪深300指数的上市公司在2019年年度报告披露后举行业绩说明会。

    2020年10月份发布的《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意见》提出,“建立董事会与投资者的良好沟通机制”。在市场人士看来,这为更好发挥业绩说明会等信息披露和沟通交流机制的积极作用,提出了更高要求。据同花顺iFinD数据统计,2020年,召开业绩说明会的A股公司家数占A股上市公司总数的比例突破五成。

    2021年开始,监管部门逐步推广业绩说明会,推动其与上市公司自身治理相融合。证监会统一部署相关工作,将业绩说明会推行范围扩大至五类市场影响力较大的公司,同时提高质量要求,从会前、会中、会后三个环节进行督促提高交流效果。此外,中国上市公司协会(以下简称“中上协”)选取50家最佳实践案例,进行经验交流。公开数据显示,2021年,全市场共有3756家上市公司召开业绩说明会,占披露年报公司总数的87.41%。

    2022年,在保证业绩说明会数量的前提下,证监会把重点放在提高质量上,包括优化召开形式,鼓励上市公司创新交流方式;提升互动效果,引导“关键少数”提高交流深度与广度;强化激励机制,将业绩说明会召开效果作为上市公司信披考核的考量因素。此外,还加强服务支持。

    2022年4月份,证监会发布《上市公司投资者关系管理工作指引》明确提出,上市公司在年度报告披露后应当按照证监会、证券交易所的规定,及时召开业绩说明会。2022年8月份,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三家电信运营商联合举办电信行业上市公司投资者交流活动,这是上市公司联合集中举办具有行业属性的投资者说明会的首次实践,为A股上市公司树立了一个范本。

    此后,业绩说明会成为上市公司的标配。2023年至2025年,上市公司业绩说明会召开比例连续三年稳定在90%以上。2025年这一比例约94.7%,较2019年接近翻倍;董事长、总经理出席会议比例在99%以上,其中50多家上市公司管理人员集体亮相年报业绩说明会,从战略层、经营层、业务层等不同层面传递企业价值,避免片面信息输出。

    “近年来,监管部门、上市公司何投资者,都对业绩说明会的重视度越来越高,其核心逻辑是发挥信息沟通的‘桥梁’,保障上市公司更好履行信息披露的职责。”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教授郑志刚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南开大学金融学教授田利辉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业绩说明会实现了从“被动交作业”到“主动亮实力”的蜕变。从单一“线下会议”到“线上化主导、短视频化、脱口秀化”的多元呈现,从董秘“独角戏”到高管团队“系统化协同”,业绩说明会已从形式合规走向价值传递的核心平台,成为企业与投资者的“双向奔赴”纽带。

    频次提升、形式多元

    11月3日,浙江伟明环保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伟明环保”)召开了今年第三季度业绩说明会,也是其今年召开的第三次业绩说明会,前两次分别是2024年度暨2025年一季度、2025年半年度业绩说明会。实际上,自2022年以来,公司业绩说明会频次已经增加至每年3次。

    “上市公司召开业绩说明会的频次增加,视频形式会议也同时增加,投资者可以通过业绩说明会途径与上市公司进行直接交流。”伟明环保董秘程鹏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业绩说明会增加了公司的透明度,公司可以通过这个途径回复市场关心的问题,有助于投资者对公司业务、经营情况加深理解,了解公司投资价值。

    实际上,随着业绩说明会常态化,一年多次召开业绩说明会成为越来越多上市公司的选择。据同花顺iFinD数据统计,截至11月3日,今年以来,超千家上市公司年内召开3次以上(含3次)业绩说明会。

    谈及上市公司召开频次提升,郑志刚表示,业绩说明会是除了公告、年报外,一种非常有效的投资者关系管理的手段,可以更加直接回应投资者的疑问或质疑,更有效的互动和交流,是外部投资者进一步深入了解上市公司运营状况,解除心中疑惑的一个重要“窗口”。

    从形式来看,业绩说明会已经从线下会议室走向线上与线下同步进行,利用实时直播、预先录制视频播放、电话会议以及文字交流等多元形式,业绩说明会的呈现手段和互动方式越来越丰富。

    一位90后投资者王先生已经连续多年参加上市公司业绩说明会。在他看来,线上线下各有优势。“线上观看业绩说明会比较方便,随时都可以看。现场参会可获得更多提问机会,如果回答不清楚、不明白还可以补充提问,大家更加聚焦公司当下面临的问题和未来发展趋势。从最近几年来看,上市公司线下业绩说明会的场地越来越大,参会投资者也越来越多。”王先生说。

    目前,业绩说明会对资本市场各方产生了深远而积极的影响。田利辉表示,对上市公司而言,它已成为展示战略定力、回应市场关切、传递长期价值的核心战场;对投资者来说,它有效破解了信息不对称,提供了更清晰的决策依据;对资本市场而言,它推动了信息披露质量提升,促进了市场生态优化,为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动能。部分企业通过业绩说明会精准传递技术战略,有效提升了市场认知度与估值合理性。

    推动“质效双升”

    上市公司管理层愈发深刻认识到业绩说明会的重要意义,业绩说明会逐步告别“走过场”,也吸引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关注和参与。

    去年11月份,证监会发布《上市公司监管指引第10号——市值管理》,强调上市公司与股东和投资者的沟通,持续提升信息披露透明度和精准度。如“董事、高级管理人员应当积极参与提升上市公司投资价值的各项工作,参加业绩说明会、投资者沟通会等各类投资者关系活动,增进投资者对上市公司的了解”“上市公司应当积极做好与股东的沟通,引导股东长期投资”。

    从目前来看,业绩说明会对上市公司进行市值管理的作用有待进一步提升。在田利辉看来,业绩说明会下一步应聚焦“质效双升”:首先,深化内容质量,避免“走过场”,强化实质性交流;其次,拓展覆盖广度,确保中小市值公司也能有效参与;再次,创新互动形式,利用AI技术实现更精准的投资者匹配;最后,建立长效评估机制,将业绩说明会质量纳入公司治理评价体系,推动其从“标配”升级为“标杆”,让其真正成为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助推器”。

    郑志刚认为,一是要提高交流质量,建议上市公司可以根据企业特色,以及自身的发展状况和阶段,让业绩说明会更加灵活,提高中小股东参与热情;二是给企业更多的相机决策权,鼓励企业一年多次召开业绩说明会,让业绩说明会成为企业合规治理的自觉行为,变成上市公司重视投资者、尊重投资者、投资者长期有效沟通的平台。

    中上协相关负责人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下一步,协会将立足监管要求与公司需求,充分发挥桥梁、平台作用,加强实务培训,提升专业能力;拓展平台协作,强化最佳实践引领;深化调研宣传,注重正向引导,推动上市公司提升业绩说明会质量,增强与投资者沟通实效。

-证券日报网

版权所有《证券日报》社有限责任公司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240020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京B2-20250455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201377号京ICP备19002521号

证券日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证券日报社电话:010-83251700网站电话:010-83251800

网站传真:010-83251801电子邮件:xmtzx@zqrb.net

官方客户端

安卓

IOS

官方微信

扫一扫,加关注

官方微博

扫一扫,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