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毛艺融
近日,国际指数编制公司MSCI(明晟公司)公布其全球指数体系定期调整结果,本次调整于5月30日收市后生效。
根据编制方法,MSCI于每年2月份、5月份、8月份和11月份进行定期调样,本次为常规季度调整,不涉及A股纳入因子变化。
本次调整中,MSCI纳A指数样本新纳入5只,其中上交所市场3只,深交所市场2只,调整后MSCI纳A样本数量为394只,其中,上交所市场246只,深交所市场148只,中国市场为MSCI新兴市场指数中第一大权重市场。
MSCI中国指数名单也有调整,共有6只股票被纳入,包括芯原微电子(上海)股份有限公司、四川百利天恒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深圳惠泰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光线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海思科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5只A股以及H股市场的重庆农村商业银行,剔除17只股票。调整结果将于2025年5月30日收盘后生效。
MSCI中国A股在岸指数的成份股名单也有所调整,增加成份股8只。调整结果将于5月30日收盘后生效。
尽管MSCI常规的指数调整对市场整体影响可控,但个股纳入MSCI中国指数意味着将获得被动资金的跟踪。中金公司量化及ESG团队指出,整体而言,纳入指数的成份股在调整公告日后10日存在超额收益。
2025年以来,中国经济韧性凸显,经济增速预计仍将维持在5.0%左右。随着中美经贸高层会谈取得积极成果,叠加国内政策层面的持续发力、制度环境的不断优化,市场情绪逐步修复,A股市场的低估值优势显现,具备较强的配置吸引力。
近期,外资机构密集上调对2025年中国经济发展预期,进一步释放看好A股市场投资价值的信号,引导更多增量资金增配中国股市。
高盛对中国股市维持超配评级,并将MSCI中国指数和沪深300指数的12个月目标分别上调至84点和4600点(分别意味着11%和17%的潜在上涨空间)。
野村证券将中国股票评级从中性上调至战术超配,对中国人工智能、电动汽车、机器人等行业的科技发展持积极态度,建议国际投资者在亚太市场内部进行仓位的再平衡,增持中国股票。
摩根士丹利上调主要中国股指的目标点位和经济增长预期,建议投资者在全球投资组合中逐步增加对A股的配置比例,并表示看好中国科技资产,中国AI产业发展迅速,引发了全球投资者对中国创新能力的重估,海外资金对中国市场信心增强。
摩根大通则表示,2024年MSCI中国指数的业绩非常亮眼。去年初市场对MSCI中国指数的每股收益增长一致预期为14%,实际达到了16%,其中互联网、医疗卫生两个行业增长非常强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