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日报APP

扫一扫
下载客户端

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食品频道 > 食品行业 > 正文

郎酒启用吴家沟生态酿酒区 将新增酱酒产能2万吨、产值200亿元

2020-10-25 21:31  来源:证券日报网 舒娅疆

    本报记者 舒娅疆

    10月25日,“郎酒2020吴家沟生态酿酒区启用仪式”在四川郎酒庄园隆重举行,郎酒吴家沟生态酿酒区正式宣布启用。《证券日报》记者获悉,吴家沟生态酿酒区占地1200亩,总投入50亿元,项目全部建成后,将新增郎酒酱酒产能2万吨、制曲6万吨,新增年产值200亿元至300亿元,对泸州市加快打造世界级千亿名优白酒产业集群、四川省加快建设全国领先的白酒生产基地具有重要意义。

    “我今天站在这里,心情激动而复杂。从2012年到2020年,耗时8年时间,投资30多亿,终于建成年产6万吨制曲、年产2万吨高端酱酒的基地。”郎酒集团董事长汪俊林表示,吴家沟生态酿酒区重大技改升级,一步新增一个百亿酱香郎酒,使郎酒酱酒产能、储能、势能站到了行业最前列。作为郎酒百年发展史上的关键工程,郎酒将从吴家沟再出发,加速实现郎酒三大目标。

    全面投产后酱酒产能将提升到5万吨

    资料显示,吴家沟生态酿酒区坐落于赤水河南岸酱酒黄金产区,是郎酒庄园五大核心生态酿酒区之一。2012年至今,吴家沟工程历时8年打造,占地1200亩,3栋制曲车间、42栋酿造车间星罗棋布,全部建成后将新增制曲产能6万吨,新增酱酒产能2万吨,新增年产值200至300亿元。

    吴家沟生态酿酒区的启用对于郎酒有着重要意义,公司也由此迎来了技改升级的历史性节点。作为全国知名酒企和川酒“六朵金花”之一,郎酒一直受到市场和业内人士广泛关注,今年6月,证监会网站发布了郎酒股份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招股说明书,公司征战资本市场的计划得到诸多看好与期待。从企业情况来看,郎酒在近年来坚持高品质发展路径,并步入快速发展轨道。公司2018年营收重回“百亿俱乐部”,其2019年业绩与A股白酒上市公司相比亦位列前茅。

    如今,郎酒描绘出以吴家沟再造一个百亿酱香郎酒的宏伟蓝图。汪俊林表示,2020年郎酒酱酒产能3万吨,老酒储量13万吨,吴家沟全面投产后,酱酒产能将提升到5万吨,再争取用5年时间达到30万吨老酒储量,使得郎酒产能、储能、势能均占据行业领先地位,站在百亿起点,千亿郎酒就此起航。

    据测算,吴家沟新增的2万吨酱酒产能,若以红花郎估算,可实现年销售收入120亿元,税收30至40亿元;以青花郎估算,可实现销售收入360亿元,税收100至150亿元;以红运郎估算,可实现销售收入超过500亿元。

    与此同时,郎酒坚持“一慢两快”、品质至上和长期主义,慢销售、快生产、快储存。2020年酱酒限量销售1万吨,此后每年增加1000吨,充分保障酱香产品的高品质和稀缺性。

    汪俊林表示,吴家沟是郎酒人的未来,依托高品质发展路径,郎酒一定能实现三大目标,在白酒行业具有重要地位;与赤水河对岸的茅台各具特色、共同做大高端酱酒;把郎酒庄园打造成为白酒爱好者的圣地、世界级庄园。

    酱酒产能提升有助于增强企业优势

    当前,泸州正全力打造千亿白酒产业集聚区,作为泸州最重要的“两瓶酒”之一,郎酒的发展离不开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快速发展的郎酒也成为带动当地群众致富增收的重要载体。

    郎酒自2002年来累计上缴税费170亿元,为古蔺县当地决战脱贫攻坚注入强大动力。当前,规划总投资50亿元的吴家沟工程建设,已完成实际投资30亿元,新增产能预计每年新增本地采购米红梁4.5万吨,小麦6万吨,新增就业5000人,可助力10万农民增收脱贫,新增税收50至100亿元。

    泸州市委书记刘强表示,泸州正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推动川酒振兴、建设全国领先的白酒生产基地的部署要求,着力打造千亿白酒产业、建设世界级优质白酒产业集群。吴家沟生态酿酒区是郎酒历时8年建起的全国最大的单一酱酒生产基地,必将为郎酒和泸州白酒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古蔺县委书记李万忠表示,吴家沟具有得天独厚的酿酒资源和不可复制的酿酒环境,提升空间大,市场前景好,古蔺县将一如既往全力助推郎酒跨越发展、上市发展、高质量发展。

    从行业来看,产能被认为正在成为高端酱酒竞争的重要筹码。2019年,我国酱酒产能约为55万千升,占白酒总产量的7%左右,完成了行业21.3%的营业收入,实现了行业42.7%的利润总额,成为中国酿酒业行业最具竞争力的板块。

    从业绩来看,2019年,以茅台、郎酒、习酒为代表的赤水河流域的酱酒企业合计营收超过1260亿元,占全国酱酒销售的92%。

    作为高端酱酒的最核心产区,赤水河流域孕育了数千家酱香酒企业,但由于酱香酒工艺的复杂性和资源稀缺性,产能正成为酱香酒企未来竞争的关键。近年来,在多家酱酒企业纷纷启动技改扩能的同时,赤水河流域的生态承载力正逐步抵达天花板。正如汪俊林曾多次表示,由于建厂土地等自然资源非常有限,赤水河流域的酱酒产量将长期局限在20万吨/年,加上酱酒对储存年限有要求,谁的老酒多、产能大、基酒存放时间长,谁就能在未来市场竞争中取得先机和优势。

(编辑 孙倩)

-证券日报网
  • 24小时排行 一周排行

版权所有证券日报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80014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181903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567号京ICP备17054264号

证券日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证券日报社电话:010-83251700网站电话:010-83251800

网站传真:010-83251801电子邮件:xmtzx@zqrb.net

证券日报APP

扫一扫,即可下载

官方微信

扫一扫,加关注

官方微博

扫一扫,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