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日报微信

证券日报微博

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评论频道 > 宏观时评 > 正文

三重因素将促使美元指数走弱

2025-07-13 23:28  来源:证券日报 

    ■韩昱

    今年上半年,美元指数下跌10.79%,创下了近52年以来最差表现。从6月下旬到7月初,美元指数更是连续跌破98、97的整数关口,7月1日盘中最低探至96.37,也创下2022年2月下旬以来最低水平。虽然此后美元指数有所反弹,但截至7月11日收盘,美元指数仍处于98下方,今年以来跌幅达到9.78%。

    在笔者看来,今年以来美元指数大跌,并非外汇市场的偶然波动。美元指数走弱有其内在规律与趋势,在三重因素影响下,美元指数或将继续承压下行。

    第一,美联储仍然处在降息周期之中,会使美元指数持续承压。

    去年9月份美联储货币政策正式转向宽松,首次就超预期降息50个基点。2024年9月份至12月份,美联储连续降息3次,累计降幅达到100个基点。但此后,美联储进入了“观望”阶段,对降息保持了高度谨慎的态度。

    不过,这一立场主要还是源自美国通胀以及经济的不确定性,美联储为预防通胀反弹,降息节奏有所迟滞,但并非结束降息周期,目前市场仍普遍预期美联储将在9月份降息。从汇率角度看,由于美联储降息会降低美元资产和非美资产的利差,在美元资产吸引力减弱的情况下,资本就可能继而寻找其他更具吸引力的市场,美元指数通常会因此走弱。

    第二,美国经济受高利率、贸易政策不确定性等因素影响,与非美国家的经济差距或不断收窄,将促使美元指数偏弱运行。

    从今年上半年看,美国经济在高利率等因素影响下,虽然尚未实质性步入衰退,但是动能明显走弱。在美联储7月10日公布的6月份货币政策会议纪要中,“不确定性”一词被提及27次,足以证明,美国关税、监管等一系列政策变化,正在促使市场逐步就其经济“不确定性”达成共识。

    美元指数是衡量美元对六种主要货币(欧元、日元、英镑等)汇率变化的指标。从趋势看,欧元区等的经济相对于美国经济而言处于回升态势,美国经济明显在走弱。数据显示,美国2025年第一季度实际国内生产总值(GDP)经第三次修正后,环比按年率计算萎缩0.5%,相较于2024年第四季度2.4%的GDP增速下滑明显;2025年第一季度欧元区GDP则环比增长0.3%,较2024年第四季度(环比增长0.2%)有所提高。考虑到美国关税政策等不确定性因素对其经济的负面影响或将进一步显现,美国与非美国家的经济差距收窄仍将延续,这将促使美元指数偏弱运行。

    第三,美元资产信用受损,“去美元化”舆论渐起,也从长期角度给美元指数带来下行的压力。

    美国持续的财政赤字和大规模的债务扩张,使得市场对其财政可持续性产生怀疑。5月份国际信用评级机构穆迪宣布,鉴于美国政府债务规模及其利息支付比例的持续增长,决定将美国的主权信用评级从AAA下调一级至AA1,评价下调即是美元资产信用正在下降的直观反映。此外,美国贸易政策不确定性等因素也在反复引发市场对美元信用的担忧。近年来,“去美元化”舆论渐起,美元资产“避风港”地位也在弱化,虽然这一影响是长期变量,但也会给美元指数带来下行压力。

-证券日报网

版权所有《证券日报》社有限责任公司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240020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京B2-20250455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201377号京ICP备19002521号

证券日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证券日报社电话:010-83251700网站电话:010-83251800

网站传真:010-83251801电子邮件:xmtzx@zqrb.net

官方客户端

安卓

IOS

官方微信

扫一扫,加关注

官方微博

扫一扫,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