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日报微信

证券日报微博

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评论频道 > 宏观时评 > 正文

如何看待一季度商业银行拨备覆盖率微降

2025-05-18 23:26  来源:证券日报 

    ■苏向杲

    5月16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的数据显示,一季度末商业银行拨备覆盖率为208.13%,较上季末下降3.06个百分点。这是自2024年二季度以来商业银行拨备覆盖率首次环比回落。与此同时,42家A股上市银行中,有30家截至一季度末拨备覆盖率环比下滑,最高降幅超过70个百分点。这引发了市场对部分商业银行风险抵御能力和盈利能力的担忧。

    拨备覆盖率是衡量商业银行风险抵御能力的关键指标之一,是贷款损失准备与不良贷款余额之比。由于商业银行对贷款损失准备的计提会影响当期利润,该指标也有“财务蓄水池”的功能。

    笔者认为,一季度末商业银行拨备覆盖率的微降,本质上是商业银行在复杂经营环境下的战术选择,市场宜客观看待这一变化,主要有三方面原因。

    其一,一季度拨备覆盖率波动幅度较小,当前水平仍大幅高于监管线。

    从监管层面来看,2011年发布的《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管理办法》要求,贷款拨备率基本标准为2.5%,拨备覆盖率基本标准为150%。两项标准中的较高者为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的监管标准。此后,原银监会在2018年发布《关于调整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监管要求的通知》,将拨备覆盖率监管要求由150%调整为120%至150%,贷款拨备率监管要求由2.5%调整为1.5%至2.5%,并要求各级监管部门在上述调整区间范围内,按照同质同类、一行一策原则,明确各家银行具体的相关监管要求。

    对照行业现状,一季度末,商业银行贷款拨备率及拨备覆盖率虽然均较上季度有所下滑,但仍大幅高于监管线,分别为3.15%、208.13%。从A股42家上市银行来看,虽然一季度超30家上市银行拨备覆盖率环比下行,但这42家上市银行该指标平均值仍高达296%,且一季度环比降幅较大的银行普遍基数较高,比如,下降幅度超过20个百分点的银行,一季度末拨备覆盖率均高于266%。这些数据显示,一季度末,我国银行业风险抵补能力整体充足,拨备覆盖率波动幅度可控。

    其二,商业银行动态调整拨备覆盖率符合监管导向,并非违规行为。

    近期,也有一些投资者质疑部分上市银行通过调整拨备覆盖率以释放或隐藏利润的合规性。实际上,在满足监管要求的基础上,商业银行根据自身经营状况,亦有拨备调节的空间。从监管导向来看,我国此前就建立了动态调整贷款损失准备的制度。2011年监管部门发布《关于中国银行业实施新监管标准的指导意见》《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管理办法》,在国内正式实行贷款损失准备监管指标动态化和差异化调整机制,两项文件通过在监管层面建立逆周期动态调整机制赋予拨备调节“以丰补歉”的作用。2022年,原银保监会也鼓励拨备较高的大型银行及其他上市银行将实际拨备覆盖率逐步回归合理水平。国际上,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亦建议各国建立动态拨备制度。

    结合现实情况来看,在今年一季度银行业营收和净利润增长稍显乏力的情况下,不少银行选择通过释放拨备“以丰补歉”,虽然这会导致拨备覆盖率下降,但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银行平滑利润波动,减轻业绩增长压力。当然,如果一家银行的拨备覆盖率在短时间内大幅波动,或逼近乃至低于监管红线,则需要重点关注。

    其三,拨备覆盖率微调有助于释放资金服务实体经济。

    拨备管理的核心在于平衡风险覆盖与资本效率。拨备覆盖率一定幅度的下降并不等同于风险会失控,关键要看下降后是否高于监管标准;拨备覆盖率上升也不一定对银行有益,关键要评估资本的利用效率。从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看,减少拨备计提可反哺利润,增强银行信贷投放能力,为服务实体经济补充“弹药”。

    总之,一季度商业银行拨备覆盖率的微妙变化,恰似一面棱镜,折射出商业银行在宏观经济转型期,努力在多重经营目标间实现动态平衡。当然,从长远看,拨备管理仅是“战术选择”,提升风险识别能力、优化资产质量、增强盈利韧性,才是商业银行穿越周期的战略根本。

-证券日报网

版权所有《证券日报》社有限责任公司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240020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京B2-20250455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201377号京ICP备19002521号

证券日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证券日报社电话:010-83251700网站电话:010-83251800

网站传真:010-83251801电子邮件:xmtzx@zqrb.net

官方客户端

安卓

IOS

官方微信

扫一扫,加关注

官方微博

扫一扫,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