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岚
随着三季报收官,众多上市公司纷纷召开业绩说明会,以多元形式直面投资者关切,结合国家政策导向,解读各自战略布局和未来的发展规划。
可以看到,上市公司业绩说明会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从传统信息披露,蜕变为聚焦深度互动、传递公司价值的专业化平台。这一变革不仅重塑了资本市场信息沟通格局,更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数据是变革的最佳佐证。中国上市公司协会发布数据显示,年报业绩说明会召开比例连续三年超90%,“关键少数”出席率达99%。今年以来,上市公司业绩说明会在规模、形式与互动质量方面均有显著提升:上证路演中心在今年活动季共支持举办业绩说明会1768场,覆盖85.36%的沪市公司;全景路演平台吸引超过2.1万名投资者参与,价值在线平台则汇聚了超2.5万名投资者及2778家机构;东方财富平台举办业绩说明会场次同比增加18%,路演过程中平台共吸引了1.6万名机构投资者参会。这些数字的背后,既是市场对透明化沟通的迫切需求,也是上市公司主动深耕投资者关系管理的鲜明体现。
变革的核心在于从“被动应付”到“主动赋能”的理念转变。过去,业绩说明会通常只是财报数据的简单复读,如今却已成为企业战略传递的“主战场”。譬如,贵州茅台高管在11月6日举行的第三季度业绩说明会上明确表示,公司将凝聚以“转型与变革”为核心的战略共识,第四季度工作重点是保持渠道韧性。宁德时代也在日前举行的第三季度业绩说明会上,集中回应了存货变动、汇兑影响、钠电池进展及储能业务策略等市场关切问题。高管团队不再回避敏感问题,而是以坦诚对话搭建信任桥梁,让投资者得以穿透数据看到企业长远发展潜力。
形式创新打破了沟通壁垒,让价值传递更具穿透力。根据中国上市公司协会披露的信息,2024年年报业绩说明会线上化率超99%,直播、回放、多语言翻译等功能实现全球投资者覆盖;在“短视频化”趋势下,1分钟至3分钟的精华片段在社交平台二次传播,精准贴合年轻投资者观看习惯;上证路演中心“高管开放麦”以脱口秀形式,让硬科技企业在产品展厅解读重大发展变化,让“出海”公司分享全球领先技术和产品创新能力……这些创新让业绩说明会从“标准化流程”,升级为“用户导向的价值共鸣”。
业绩说明会已从董秘“独角戏”升级为多方协同的系统化工程。在举办了2024年年报业绩说明会的公司中,中国联通、格力电器等56家公司实现管理层集体亮相,超300家上市公司审计委员会主任出席传递财务透明信心,近20%的公司邀请分析师、行业专家提供第三方视角。多维度信息输出有效破解了信息不对称困局。
当然,变革仍需持续深化。部分上市公司仍存在“重形式轻内容”的倾向,互动回复质量参差不齐;中小投资者参与深度与机构相比仍有差距。未来,上市公司需进一步推动技术赋能,如运用AI精准匹配投资者关切、智能筛选核心问题;监管部门要强化监管引导,将业绩说明会质量纳入信息披露评价核心指标,并鼓励公司建立会后反馈与跟进机制,让沟通从“一次性活动”转变为“常态化价值纽带”。
上市公司业绩说明会的升级,是资本市场成熟度提升的生动缩影。当上市公司真正以投资者为中心,以价值传递为目标,业绩会便不再是“合规任务”,而是连接上市公司与市场的桥梁。期待更多公司投身这场变革,共同构建更透明、更高效的资本市场生态,让投资价值在深度沟通中充分释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