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日报APP

扫一扫
下载客户端

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评论频道 > 产经评论 > 正文

中国城市群发展呼唤新的住房供给体系

2018-03-26 05:14  来源:证券时报

    随着中国社会经济发展进入了新时代,中国房地产市场发展也进入了新阶段,住房需求和市场正在发生阶段性的变化。在日前举行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城市群与房地产市场新定位分会”上,与会专家指出,中国城市化发展已经进入到以大城市群为核心的发展阶段,房地产市场不仅要造房子,还要给老百姓创造多元化居住服务的选择及更好的宜居环境,需要新的住房供给体系。

    中国建设银行行长王祖继指出,国家新兴城镇化规定明确了城市群是主体形态,体现了决策层对城市发展规定的科学把握和发展方位的准确研判。他认为,要素的自由流动是城市群形成和繁荣的深层次的基础和必要的条件,这其中,房地产对要素的吸纳承载起着基础性和关键性作用。因此,城市群的兴起为房地产发展打开了新的空间,同时又在需求分层、结构分化、品质升级等方面对房地产的供给提出了新的要求。

    绿地集团董事长、总裁张玉良也认为,中国城市化新阶段是城市群的发展,这是一个大趋势。在城市群发展过程中,是以市场为前提,大城市跟周边城市的互补性非常强。房地产对新兴的城镇化城市群发展是一个载体和重要的推动力量,未来城市群成长的地区,一定是重大的城市空间,对企业来讲是重大的城市市场。

    “今天正在走向一个从城市化到城市圈发展的明显态势,我们估算未来在整个中国,城镇人口规模从7亿到10亿的过程中,可能会有超过20个超大城市圈。”链家集团董事长左晖也认为,中国进入城市群发展阶段。

    不过,我国在城市群的发展过程中,仍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王祖继指出,目前我国房地产市场发展还不完全适应新兴城镇化特别是城市群发展要求,尤其是对要素流动吸纳承载不足,已经成为社会痛点问题。其中特别值得关注的是,在大量房屋长期闲置的同时,有很多新进城的居民(新市民)、新毕业大学生还住不上房子,新引入专业人才住不上满意的房子等情况。产生这些问题的根源在于供给侧,包括供给不合理,房价过高,给了更多的投资功能,弱化了对生活生产承载。因此,城市发展方式转变必然要求房地产的发展方式作出新的转变,回归到房子是用来住的这样一个本原,需要借助于金融力量激活市场要素,引导资源有效供给,解决社会痛点。

    对于在城市群发展的背景下,如何建立面向未来的住房供给体系,左晖提出了五个看法。一是建立一个有弹性的住房供给体系非常重要,一方面是增加土地供给,另一方面是新房、二手房、租房的“三管齐下”。二是建立更加包容的住房政策。三是租购并举,更好把租跟购进行连接。四是一二手房并重。五是在一线城市里建立可循环的再生体系非常重要。

    谈到租购并举,张玉良还建议,对于公租房,政府推动是一个重要的力量但不是替代力量,市场化的企业效率可能更高,应该设立制度,让更多的社会企业参与,通过市场化形式把公租的水平提高、服务提高、成本降低,让需要公租的人员成本降低,包括在国家层面上,对开发公租房的企业给予较多税收支持。

-证券日报网
  • 24小时排行 一周排行

版权所有证券日报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80014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181903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567号京ICP备17054264号

证券日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证券日报社电话:010-83251700网站电话:010-83251800

网站传真:010-83251801电子邮件:xmtzx@zqrb.net

证券日报APP

扫一扫,即可下载

官方微信

扫一扫,加关注

官方微博

扫一扫,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