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冯雨瑶
近年来,重庆持续从政策支持、企业创新、平台建设与人才积聚等方面加大研发创新力度,巩固其作为西部科创高地的地位。
Wind资讯数据显示,2024年,78家重庆上市公司(注册地为重庆的A股上市公司)合计实现营业总收入7924.66亿元。截至去年末,这78家上市公司合计总资产达3.78万亿元,同比增长5.07%。同时,研发创新持续为当地上市公司迈向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同期,78家上市公司合计研发投入276.91亿元,同比增长12.89%。
《证券日报》记者在与重庆多家上市公司沟通后了解到,他们未来将继续加大研发力度,加速产业转型升级。多家上市公司表示,只有不断加大研发投入,企业才能走得更远。
持续加大研发投入
Wind资讯数据显示,上述78家上市公司涵盖汽车、医药、新能源、通用设备等多个领域。其中,有9家公司在2024年的研发投入超过5亿元。其中,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长安汽车”)、赛力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赛力斯”)、重庆智飞生物制品股份有限公司、重庆钢铁股份有限公司、重庆千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千里科技”)位列前五,去年研发投入分别达101.59亿元、70.53亿元、13.91亿元、10.45亿元、9.35亿元。
从研发投入强度看,上述78家上市公司中,有25家2024年研发投入占营收的比重超过5%,另有9家研发投入占营收的比重超10%。其中,重庆智翔金泰生物制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智翔金泰”)、巨人网络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巨人网络”)、中电科芯片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中设工程咨询(重庆)股份有限公司、重庆西山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24年研发投入强度位居前列。
整体来看,上述78家公司中,研发投入规模较大的公司主要集中在汽车、生物制药等领域。长安汽车相关负责人向记者表示,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的背景下,研发与创新是引领汽车产业变革,促进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驱动力。
作为重庆当地的龙头企业,长安汽车2024年研发投入同比增长超过10%。据上述负责人介绍,过去十年,公司围绕新能源领域累计投入超400亿元;围绕智能化领域累计投入超600亿元;围绕前瞻技术领域累计投入超100亿元。
周期长、投入高是创新药研发的显著特征。一直以来,智翔金泰持续保持较高水平的研发投入并积极推动在研项目进展。赛立奇单抗注射液(金立希®)作为公司首款获批上市的产品,于2024年实现销售收入3006.96万元,标志着公司创新药正式迈入商业化元年。
智翔金泰相关负责人表示,公司正持续推进研发平台迭代,逐步构建差异化创新体系。同时,公司积极探索合作开发路径,加快研发进程并拓展收入来源。
此外,作为一家游戏企业,2024年巨人网络也以较高的研发强度,持续布局“游戏+AI”领域。公司相关负责人向记者表示,经过两年的积累,公司已构建起围绕自研大模型为核心的全方位AI(人工智能)基础能力。科技赋能游戏研发与运营,是公司布局未来、助推业绩增长的重要抓手。
激活产业发展新动能
重庆是制造业“重镇”。自2023年全市提出要着力打造“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以来,重庆上市公司以科技创新为核心驱动力,通过“源头突破、链式协同、生态赋能”三大路径,全面激活产业发展新动能,推动产业全链条升级。
赛力斯是由传统车企向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转型升级的代表。从一家汽车零部件企业开始,通过不断转型升级,公司不仅实现了核心技术的自主研发、关键零部件生产的自立自强、供应链的强韧可控,还促进了汽车产业链整体优化和效能提升。
赛力斯相关负责人向记者表示,我国新能源汽车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科技创新。公司正通过持续的技术创新、产业升级、绿色转型、人才培养和国际合作,朝着更高效、更环保、更具竞争力的方向发展。
当前,重庆已形成以长安汽车为龙头、十多家整车企业为骨干、上千家配套企业为支撑的“1+10+1000”的汽车产业集群。长安汽车、赛力斯等整车企业,依托重庆本地产业基础整合资源,不仅促进了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紧密合作,还通过强化研发创新引领了当地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快速增长。
由此前的摩托车赛道转型至汽车赛道的千里科技,目前正着眼于“车+AI”的深度融合。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行业未来的竞争焦点将是AI与汽车进行更深度的融合。为此,公司后续将重点围绕智能辅助驾驶、智能座舱这两个典型的“车+AI”场景化应用进行攻关。
为加快培育壮大生物医药产业链,并推动其迈向高质量发展,5月16日,智翔金泰投资新建的抗体产业化基地项目(二期)在重庆国际生物城启动建设。据公司负责人介绍,该项目投入运营后,将使公司拥有覆盖抗体药物研发、中试至规模化生产的全链条能力,并将显著提升国产抗体药物的产业化水平。
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去年9月份印发的《重庆市未来产业培育行动计划(2024—2027年)》提出,到2027年,全市未来产业发展取得实质性突破,技术创新能力明显提升,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带动作用强的骨干企业,形成一批具有全国竞争力的优势产业集群。
积极参与全球化竞争
研发创新也是重庆上市公司“出海”的底气。近年来,重庆上市公司不仅在国内市场深扎根,也在积极参与全球化竞争。
自2023年启动“海纳百川”计划以来,长安汽车已基本完成对海外五大区域的布局。5月16日,公司首个海外新能源整车工厂——泰国罗勇工厂投产,标志着公司“出海”进入全产业链生态布局阶段。
重庆山外山血液净化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山外山”)长期坚持以技术创新驱动为发展战略。同时,公司还通过全产业链布局,加速拓展海外市场。2024年年报显示,公司当年研发投入总额达5424.22万元,同比增长42.62%。
“公司不断深化国际化战略,着力加强国际市场推广力度,优化国际营销团队结构。”山外山相关负责人表示,公司持续推动在关键国家和地区市场的布局进展,旨在实现国际市场的全方位覆盖。
川仪股份主营业务为工业自动控制系统装置及工程成套。近年来,公司坚持创新驱动,加大研发投入力度,加快推进主力产品优化提升和关键技术攻关。2024年,公司积极开拓东南亚、中东等海外市场,加强与大型工程公司合作实现“借船出海”。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公司将以“一带一路”共建国家为重点,推动海外业务增长,带动公司产品、技术、服务“走出去”。
研发创新既是上市公司迈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也是上市公司进军海外市场的核心竞争力。多家接受记者采访的重庆上市公司均表示,将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助推我国产业走向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