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方凌晨
私募基金行业“扶优限劣”态势不减。近日,多家私募基金管理人注销登记。据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以下简称“中基协”)官网数据统计,截至5月20日,年内注销私募基金管理人数量已达475家。
受访业内人士普遍认为,私募基金行业优胜劣汰加速,有利于优化行业生态,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切实维护投资者合法权益。随着私募基金行业“扶优限劣”持续,将促进资源向优质大型私募机构集中,进一步提升行业集中度。
“协会注销”类型占比过半
从年内注销类型来看,“协会注销”类型注销数量最多,达255家,在全部注销私募基金管理人数量中占比达53.68%;“主动注销”注销数量次之,为192家,占比为40.42%;“12个月无在管注销”“依公告注销”类型注销数量分别为27家和1家,两者合计占比约为5.9%。
“协会注销”包含纪律处分、异常经营及失联等情形。今年以来,中基协发布了48份对私募基金管理人的纪律处分决定书,其中上海极灏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上海晋蓉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等被中基协撤销管理人登记。
在监管“扶优限劣”态势持续下,私募基金管理人注销数量居高不下。
自2019年以来,每年注销的私募基金管理人数量均在1000家以上。中基协官网显示,2019年至2024年,每年注销的私募基金管理人数量分别为1072家、1057家、1234家、2210家、2537家、1502家。其中,2023年注销数量创下历史新高。
在前海钜阵资本管理(深圳)有限公司首席投资官龙舫看来,“不合格”私募基金管理人被注销或被纪律处分,有利于规范行业秩序,推动私募基金管理人合规运作,达到净化私募市场环境、保护投资者权益的目的。
“私募基金行业正迎来深度变革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这一进程将带来多重积极影响。”深圳市前海排排网基金销售有限责任公司研究部副总监刘有华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从行业发展层面看,监管强化将有效优化私募基金行业生态,通过淘汰不合规私募机构提升整体机构质量,这一过程将自然推动私募行业整合,促使资源向优质私募机构集中,为行业高质量发展奠定基础;从投资者保护角度,行业透明度和规范性提升,有利于切实维护投资者合法权益,增强其市场参与信心。
行业集中度有望提升
近年来,私募基金行业加速驶向规范发展“快车道”。从《私募投资基金登记备案办法》到《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条例》,再到《私募投资基金备案指引》等,多个法规和自律规则陆续出台,私募基金行业发展更加清晰、明确。
业内人士认为,在“扶优限劣”趋势下,私募基金行业生态有望持续优化。与此同时,行业集中度也会进一步提升。
龙舫认为,私募基金行业“扶优限劣”持续,有利于促进资源向优质大型私募机构集中,进一步提升行业集中度。
北京格上富信基金销售有限公司研究员关晓敏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私募基金行业自然的演进规律也是业绩好、治理完善的私募基金管理人有能力管理更大的产品规模,并吸引更多的投资者投资。近年来,在多重因素综合作用下,行业内优胜劣汰的速度有所加快,新管理人增长减少、存续管理人数量持续下降。行业正在出清。”
相较而言,中小私募基金管理人面对的挑战更大。关晓敏表示:“我们观察到近年来私募基金管理人注销数量在提升,其中大部分都是规模较小的私募基金管理人。”
未来私募基金管理人应如何筑牢“立身之本”?在关晓敏看来,合规经营是一家私募基金管理人长期发展的根本,更加严格的监管有助于行业长期发展,也对管理人的合规意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对于中小私募基金管理人而言,刘有华认为,行业整合既是挑战也是机遇,面对新的市场环境,中小私募基金管理人一方面需要构建全面合规体系,将合规要求内化为公司文化,另一方面需要深耕专业领域,打造差异化投资能力,强化风险管理框架,提升运营的稳健性。
龙舫认为,专业化和特色化发展是关键,如聚焦细分领域,开发特色投资策略及特定客户群。
受访人士普遍认为,推动私募基金行业健康发展,需要构建多方协同的生态系统。在严监管之外,也需要投资者强化风险意识,树立理性投资理念;律所等机构也可通过自身的专业服务,助力私募基金管理人完善内控体系、拓展业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