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宁
日前,中国期货业协会发布最新数据显示,截至8月末,全国150家期货公司当月代理交易额65.23万亿元,代理交易量8.95亿手,营业收入38.61亿元,净利润12.34亿元。其中,营业收入同比增长超三成,净利润同比增长138.68%。
“8月份期货公司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同比取得显著增长,是多重因素共振的结果。”国元期货总经理助理徐迪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首先,市场活跃度提升,金融期货成为增长引擎;其次,风险管理和资产管理业务比重显著增长,实体企业避险需求持续提升;最后,期货公司自有资金投资收益向好。
今年以来,不仅是期货公司,期货市场整体在规模、结构和质量上均有较大改善,行业整体保持高速增长态势。
安粮期货经营发展部负责人柳瑞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当前,期货市场服务国家战略和实体经济的能力显著增强,具体来看:一是市场规模显著扩大,期货市场资金总量突破1.9万亿元,创下历史新高。二是期货品种与工具持续创新,服务国家战略的成绩显著,广泛服务和辐射到国民经济领域。三是市场运行与服务质效不断提升,期货公司加大业务和产品创新力度,打造更加多元适配的风险管理工具体系。
四季度是期货公司全年业绩冲刺的关键期,也是服务实体经济、布局来年业务的重要窗口。多位受访人士表示,期货公司将从业务拓展、风险管控、科技赋能、客户深耕和政策响应等多维度发力,构建差异化竞争优势。
“四季度,我公司将继续围绕聚焦产业客户服务进行发力。”浙商期货相关负责人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将结合科技赋能等手段,提供涵盖套期保值方案、风险管理和场外衍生品等在内的综合解决方案,巩固并扩大产业客户基础,促进风险管理业务规模的稳步提升,带来可持续的业务贡献,力争完成全年经营目标。
柳瑞则表示,四季度,该公司将在政策支持、市场转型、服务创新、稳健运营等方面进一步发力,全力推动业绩增长和市场服务能力的提升。具体包括:一是巩固经纪业务发展质效,通过精准制定激励政策、优化客户结构等方式巩固业务基本盘。二是加大业务转型力度,推动资产管理业务向“效益+规模”转变,发挥资管业务成为其他业务“中继站”“放大器”的功能。三是强化服务实体经济能力,通过金融科技深度融合和数字化转型加速,持续加大在IT领域的投入,通过优化交易系统、开发智能投研工具、升级线上服务平台,提升客户体验和运营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