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日报APP

扫一扫
下载客户端

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理财频道 > 期货 > 正文

PVC期货上市十年硕果累累 产业链“点赞刷爆朋友圈”

2019-05-26 19:15  来源:证券日报网 王宁

    本报记者 王宁

    2008年,受宏观经济环境、行业政策及供需变化等因素影响,PVC现货市场价格大幅调整;据统计,该年7月中旬至11月份,PVC价格从8900元/吨跌到了5200元/吨,4个月内跌超41%,很多实体企业措手不及。而作为市场天然的“多头”,上游生产企业自然首当其冲。

    在此背景下,2009年5月25日,PVC期货在大商所挂牌上市,成为大商所推出的第二个塑料品种,为变化发展中的现货贸易提供了“避风港”。

    2019年5月25日,PVC期货迎来了“十周岁生日”。10年来,PVC产业链发展格局、贸易模式、风险管理理念发生明显变化,交易所持续推动贴近现货市场的制度创新,让期货市场焕发生机和活力,成为产业避险和定价的得力“助手”。与此同时,多位产业人士告诉《证券日报》记者,PVC期货在上市的10年中,频频受到了产业机构的“点赞”,期货特有的价格发现和风险管理功能也在该产业刷爆朋友圈。

    法人客户持仓占比过半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PVC生产国和消费国。作为我国重要的有机合成材料,PVC被广泛应用于工业、建筑、农业、日用生活、包装、电力、公用事业等领域。在2009年5月25日,PVC期货在大商所挂牌上市,至今已走过十载春秋,截至目前,市场流动性充足、市场功能有效发挥,为相关产业链开启了利用衍生品工具管理市场风险的大门。

    《证券日报》记者获悉,其实早在2009年PVC期货上市的初期,其成交量已达1808万手、日均成交量11.97万手。随后市场经历了几年的低迷,2015年PVC期货推出交割注册品牌制度,现货市场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期现货市场开始呈现新面貌。2016年和2017年成交量涨幅高达618%、247%,迎来了爆发式增长。2018年日均成交量达14.96万手,较2009年增长了25%。

    与此同时,相比于成交量的变化,PVC期货上市以来,法人客户稳定、深度参与是市场的一大亮点。从2009年上市起,法人客户持仓占比一直保持在35%以上,2018年法人客户持仓占比为51%,10年来合理的投资者结构为期货功能发挥创造了条件。此外,2015年交割注册品牌制度推出后,PVC期货与华东地区主流现货产品的价格相关性保持在85%的较高水平,套期保值效率保持90%以上,期货价格发现和套期保值功能有效发挥。

    “PVC市场期现联动很密切。近两年,期现基差稳定在-200元/吨至200元/吨,相比往年基差有所收窄。由于市场存在大量的期现套利交易,在一定程度上熨平了基差大幅波动,提高了期货价格的代表性。”中大期货分析师张骏说。

    “在2008年全球范围的金融危机、2008至2011年前后蔓延多数欧盟国家的主权债务危机等影响下,包括塑料在内的大宗商品价格呈现了剧烈的波动,价格受宏观经济等因素的驱动明显,多数时间内期货维持升水。”浙江明日控股集团研投部经理陈方一说。

    据万德资讯数据显示,2008年11月份华东地区电石法PVC市场价跌至约5200元/吨,较当年7月中旬的8900元/吨下跌了3700元/吨,4个月内跌超41%,很多实体企业措手不及。而作为市场天然的“多头”,上游生产企业自然首当其冲。

    “我们生产企业持有的是多头头寸,最怕遇到价格大幅度下跌,这给经营带来很大的不确定性。以往通过现货买进和卖出的传统方式不能满足我们对头寸风险的管理。”宜宾天原集团副总裁李剑伟说,PVC期货上市后,企业利用期货价格信号预判价格走势、供需变化,及时调整自身生产销售进度,尝试开展库存保值,对冲价格下跌风险。

    十年发展深入“产业心”

    随着期货制度创新和功能的有效发挥,产业链企业逐步把期货工具深入到了企业经营中,利用期货把握原料采购、产品销售与套期保值节奏,并利用基差走势平稳、期现价格相关性高的特点,通过以期货价格为基准的基差点价方式锁定贸易价格。

    “期货与现货市场保持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互利关系。”李剑伟提到,近年来产业链企业对期货工具的认识显著提升。宜宾天原已经把期货工具作为头寸风险管理的重要载体。公司将期货市场套期保值、基差定价和交割作为常用操作手段,比如较为普遍的原料焦炭采购、产品PVC销售等。

    据记者了解,在产融结合的背景下,近年来PVC金融属性增强,期货定价逐渐成为市场主流。“2017年后,基本上产业上中下游都有参与期货,PVC期货默默的从冷门品种成长为了‘明星品种’。”马来西亚CommoPlast公司化工分析师阙云云认为,这10年来,PVC期货对现货市场的影响力持续提升,期货价格成为了市场价格的风向标。

    对于未来市场格局,有产业人士认为,今后行业将延续优胜劣汰的发展大势,环保设施完善、产能链配套齐全、风险管理能力强的大型企业能得以留存,市场格局将面临重新洗牌。未来市场的不确定性增大,上下游企业都需要将价格风险管理摆在企业首先考虑的位置,产融结合助力行业稳健发展成为必须。

    大商所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表示,未来大商所将持续推动PVC期货合约制度优化,如继续完善交割注册品牌制度,加强对现有注册、免检品牌的动态管理,适时扩大注册、免检品牌范围;推进厂库交割制度,以贴近现货贸易习惯,降低企业参与交割的成本。此外,大商所还将加大产业培育力度,支持PVC等塑料品种的产融培育基地建设和相关培训活动开展。随着制度规则的持续完善和产业培育的深入开展,未来PVC期货市场参与度有望稳步增加,期现结合模式将呈现更多的亮点。

(编辑 白宝玉 策划 王宁)

-证券日报网

版权所有证券日报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80014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181903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567号京ICP备17054264号

证券日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证券日报社电话:010-83251700网站电话:010-83251800

网站传真:010-83251801电子邮件:xmtzx@zqrb.net

证券日报APP

扫一扫,即可下载

官方微信

扫一扫,加关注

官方微博

扫一扫,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