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刘钊
11月27日至28日,“融汇琴澳 跨境协同 创见未来”——琴澳债券市场创新发展论坛在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隆重召开。本次论坛由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金融发展局指导,远东资信评估有限公司主办,中华(澳门)金融资产交易股份有限公司(MOX)协办,吸引了政策制定部门、金融基础设施与顶尖投资机构等近200名代表齐聚一堂,共同探讨债券工具创新路径,解析琴澳跨境资产配置逻辑,推动琴澳债券市场生态繁荣发展。

公司供图
远东资信副董事长、中国基本建设优化研究会副秘书长潘成龙在论坛致辞中表示,近年来,伴随着粤港澳金融合作持续深化、市场互联互通基建设施的持续完善,港澳与中国内地的债券市场协同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
在谈到金融发展的基础时,潘成龙强调,信用是金融发展的基础,信用的互联互通,是资本、技术、人才等高端要素能否在港澳与内地间高效、安全配置的根本前提。他特别提到,今年3月份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健全社会信用体系的意见》,提出有序开展跨境信用合作,推动信用评价、信用报告等信用产品跨境互认,为跨境信用服务业务的开展指明了方向。
潘成龙认为,粤澳深度合作区具有链接内地和澳门的跨境地理优势和政策优势,能够在推动跨境信用合作和互认方面发挥桥头堡作用。结合远东资信的业务实践,他从“主动、创新、协同”三个角度提出了利用琴澳合作区推进和拓展跨境信用互认的建议。
在主动抓住机遇方面,潘成龙提出了两点建议。一是抓住深化落实中央国务院《横琴深度合作区建设总体方案》的机遇。该方案明确指出,要发展现代金融产业,支持合作区打造中国-葡语国家金融服务平台,加强合作区金融市场与澳门、香港离岸金融市场的联动,这为琴澳合作区发展跨境信用和金融合作提供了重要政策支撑。二是抓住国家“十五五”规划发展机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积极发展股权、债权等直接融资,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提升资本项目开放水平,这些都为琴澳经济区发展跨境金融和信用合作提供了重要的政策机遇。
关于坚持开拓创新,潘成龙表示这是当前最富挑战性的环节。如何让两套体系“对话”,要求在理念、方法、技术上全面创新。在理念上,信用评级必须从传统“重资产、重规模”的评估模式,转向“重成长性、重发展韧性”,更关注企业的研发能力、技术壁垒和跨境发展潜力。在方法上,需要探索建立一套既能衔接国际标准、又充分体现琴澳特色的跨境评级方法论,比如在绿色债券评估中如何融合两地乃至国际认可的绿色标准,在科创债评估中如何建立对科技创新能力的公允跨境评价体系。在技术上,则需审慎利用大数据、区块链等科技,探索在保障数据安全与合规的前提下,实现特定信用信息的跨境验证与共享,为互认提供技术支撑。
在高效协同抓好落地方面,潘成龙强调,再好的蓝图也需要扎实地执行。信用互认非一家机构所能及,它需要一个健康的生态。这既要求信用服务机构自身要坚守独立性、客观性与公正性,用长期一贯的专业表现赢得市场信任;也需要行业内部加强自律,共同维护行业公信力。在外部环境上,他呼吁并支持监管部门、金融基础设施携手,推动建立跨境信用合作的制度性框架。远东资信也愿意积极贡献自身在绿色金融、科创债券等领域的评级经验,参与相关标准的研究与制定,为打造琴澳信用互认的“示范田”贡献力量。
潘成龙在致辞最后表示,信用是金融市场的根基,推动信用产品的跨境互认,就是在琴澳合作区架设一座金融、资本和信用的桥梁。这是一项需要远见、勇气和耐心的系统工程。远东资信愿以主动创新和高效的姿态共同为琴澳债券市场的繁荣未来,奠定最坚实的信用根基。
(编辑 张明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