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日报APP

扫一扫
下载客户端

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理财频道 > 理财 > 正文

不保本保息!银行理财销售遇冷 这类产品受追捧

2023-02-04 07:56  来源:中国证券报

    “不保本保息”“已经打破刚兑”“净值会有波动”……近日,记者走访北京十余家银行网点咨询理财产品时发现,对于产品的风险提示几乎是每位理财经理对记者说的第一句话。

    记者调研发现,相比理财产品,存款类产品再次成为银行销售人员和投资者的偏爱之选。

    客户赎回理财买存单

    “已经把到期的理财产品都赎回了,准备把钱攒一起,买国有行的大额存单。”投资新手小浩告诉记者,去年购买了10万元的理财产品作为试水,年化收益率在4%左右。“对比身边亏了本金的朋友,已经算是很好了。但经历了去年的净值波动,今年还是以安全为主。”

    过去一年,越来越多投资者倾向于保本保息的“储蓄存款”。据央行公布的数据,2022年全年人民币存款增加26.26万亿元,同比多增6.59万亿元。其中,住户存款增加17.84万亿元,刷新历史纪录。

    对此,银行的销售人员有着明显的感受。“我大概有八成的客户都选择定期存款。”南京银行北京丰台区客户经理贾明(化名)对记者表示,经历了去年的净值波动,不少客户无法接受本金亏损,所以在理财产品到期后选择赎回,并将资金投向了定期存款。

    “追求稳健收益的话,还是比较推荐定期存款。”工商银行北京东城区理财经理小司对记者表示,尽管此前已跟客户强调理财产品非保本,但去年的净值波动让不少客户对此有了实感,“算是一次投资者教育吧。现在跟客户推荐产品的时候,还是以求稳为主。”

    银行理财压力仍存多种举措进行应对

    尽管当前多数理财产品的净值已企稳回升,但从数据来看,银行理财子公司仍面临一定的赎回压力。

    广发证券固收首席分析师刘郁指出,从2022年11月14日开始,银行理财已经连续十周净卖出。从月度数据来看,银行理财的净卖出规模在2022年12月达峰,为4905亿元,而2023年1月(截至20日)的净卖出规模下降至949亿元。不过其他资管类机构(部分为理财产品的通道)1月卖出规模仍在接近1800亿元的高位,相对2022年12月的2300多亿元仅略有下降,可能体现出理财面临的赎回压力并没有明显减轻。

    面对赎回压力,理财子公司主要通过自购旗下产品,推出摊余成本法及混合估值法理财产品,以及增强投资者教育进行应对。

    自购产品方面,此前已有多家理财子公司采用自有资金购买旗下产品,提振投资者信心。自购产品是基金公司和券商资管常用的举措,具有较好的示范作用。

    估值方法方面,除2022年底各家理财子公司密集发行摊余成本法产品外,近期工银理财、招银理财等理财子公司已推出“混合估值法”理财产品。所谓混合估值的理财产品,是指部分资产采用摊余成本法进行估值,保证产品净值相对平稳,而部分资产采用市值法进行估值,通过资本利得增厚收益。其特点在于,基本配置盘摊余成本法估值,持有期间净值平稳性更高,辅助增厚盘市价法估值增强产品潜在收益弹性。

    投资者教育方面,除了理财子公司纷纷推出“致投资者的一封信”,在销售端,理财经理会反复向投资者强调“非保本”以及“业绩比较基准不代表实际收益”。此外,调研过程中,也有理财经理向记者表示,“建议在购买产品时,仔细阅读理财产品说明书,查看产品的资金投向。”债市调整后,部分产品的调仓方向发生了变化。加大了对于存款类产品的投资占比。某城商行理财经理对记者表示。

    巨丰投顾高级投顾陈昱成向记者表示,投资者将银行理财转为存款的原因在于,经历“破净潮”后,偏股类和偏债类理财产品出现大面积净值回撤,相对安全的存款储蓄再次成为多数投资者的选择。

-证券日报网
  • 24小时排行 一周排行
  • 深度策划

多地密集走访调研上市公司

通过调研认真解决上市公司发展中面临的具体困难和问题,加大对优质上市公司……[详情]

版权所有证券日报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80014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181903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567号京ICP备17054264号

证券日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证券日报社电话:010-83251700网站电话:010-83251800

网站传真:010-83251801电子邮件:xmtzx@zqrb.net

证券日报APP

扫一扫,即可下载

官方微信

扫一扫,加关注

官方微博

扫一扫,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