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宁
近日,中国证监会印发《合格境外投资者制度优化工作方案》(以下简称《工作方案》),其中提到,“允许参与更多商品期货期权品种交易”。
多位受访业内人士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工作方案》的落地对于中国期货市场发展意义重大,一方面,合格境外投资者可交易期货及期权品种有望持续扩容;另一方面,有利于进一步丰富交易策略,提升市场流动性,使我国期货品种价格更具国际参考意义。相关举措将对行业高质量发展起到积极作用,未来期货市场大有可为。
可交易品种数量持续提升
近年来,中国期货市场国际化进程显著加快,对外开放程度持续深化。国际化品种和合格境外投资者可交易品种数量持续增加。据统计,截至去年底,已有24个境内特定品种向境外交易者开放;同时,合格境外投资者可参与的境内期货和期权品种达46个,全年境外有效客户数同比增长17%。此外,从参与情况来看,境外客户持仓量在2024年末实现28%的同比增幅,参与度不断提升。
进入2025年,期货市场对外开放步伐进一步加快。10月9日,合格境外投资者获准参与以套期保值为交易目的的场内ETF(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期权交易,可参与的品种数量共有9个。近日,又有3个化工品月均价品种纳入可交易范围,至此,合格境外投资者可参与的境内期货和期权品种总数已达107个。整体来看,可交易品种基本覆盖能源、化工、农产品等多个关键领域。
中粮期货副总经理杨英辉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当前,中国资本市场正在释放出巨大增长潜力,同时也为全球资本提供重要配置机遇,本次合格境外投资者制度的优化升级,有利于更好满足全球交易者把握中国发展机遇的需求,为境外交易者打造更加便捷、透明、高效的投资环境。
境外客户增长显著
《工作方案》提出,“持续、滚动放开更多商品期货期权品种,满足外资多资产策略下大类资产配置,以及商贸实业类外资对冲现货价格风险等需求”。
近年来,在合格境外投资者可交易品种不断扩容的背景下,我国期货市场客户规模保持稳健增长态势,市场吸引力与国际化水平进一步提升。中国期货市场监控中心最新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期货市场累计新增客户65万个,客户基础稳步增强。其中,境外客户增长更为显著,同比增幅达11%,交易者分布于40个国家和地区。
五矿期货国际业务部负责人王娟告诉记者,随着制度型开放的稳步推进,境外投资者参与程度不断提高,持仓占比持续增长,期货市场功能将得到进一步有效发挥。王娟说:“ETF期权等风险管理工具的逐步开放,将与本次合格境外投资者制度优化形成协同效应,为外资提供更完善的投资配套服务。”
东证期货相关负责人向记者表示,外资持续参与中国期货市场交易,有利于进一步丰富交易策略、提升市场流动性,吸引更多长期资金入场,提升中国期货市场的国际地位。同时,外资的参与还推动市场不断优化交易、结算、交割、风控等制度安排,促进市场健康发展。
国际化进程稳步推进
业内人士认为,在客户需求多元化的背景下,我国期货市场品种体系日益丰富,对外开放水平稳步提高,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进一步增强,高质量发展步伐更加坚实。中国期货市场国际化进程稳步推进,高质量开放新格局正在加速形成。
谈及如何更好推动期货市场开放,王娟建议,一是持续、滚动放开更多的商品期货期权品种,推动更多大宗商品期货向境外投资者开放,特别是要覆盖更多新能源、绿色低碳等新兴领域。二是深化境内外交易所合作,扩大结算价授权合作范围,推动与国际主流交易所建立常态化交流机制。三是优化结算、税收、汇兑等配套制度,提升跨境监管协作水平,稳步推进中国期货市场更高水平对外开放。
银河期货海外事业部总经理徐江岫向记者表示,中国期货市场未来发展空间广阔。例如,在品种开放方面,期货和期权品种有望进一步扩容,更多实体产业和金融机构希望借助衍生品市场管理风险、优化配置;在投资便利化方面,通过优化合格境外投资者准入流程等,将有效缩短外资机构入市时间,进一步提升中国资本市场对全球投资者的吸引力。
上述东证期货相关负责人也表示,希望期货市场不断优化境外客户参与我国期货市场的准入流程,为境外客户提供更多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