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是国之重器,乡村振兴是“国之大者”。华源证券作为武汉市属国资券商,在武汉金控集团党委和公司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始终坚持牢牢把握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紧密围绕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的“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战略方向,坚持将发挥党的思想政治工作这一“生命线”优势与践行“客户至上、合规守信、专业稳健、开拓进取、强力执行、简单坦诚”的“源文化”核心价值观深度融合,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公司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将文化建设与普惠金融战略深度融合。
一、党建领航,铸魂赋能:将政治优势转化为普惠金融的统领力
华源证券党委切实发挥“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领导作用,确保普惠金融工作始终沿着正确的政治方向前行。
一是把准“方向舵”,筑牢思想根基。公司党委依托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等平台,深入领会中央关于普惠金融的战略部署和系列重要指示精神,不断增强服务国家大局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这一思想引领为公司的“源文化”注入了“金融为民、服务实体”的初心灵魂,确保所有帮扶实践始终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同心同向、同频共振。自2022年12月武汉金融控股集团成为公司实际控制人以来,公司积极履行国企社会责任,先后与湖北省蕲春县、麻城市、五峰土家族自治县、神农架林区等地签署结对帮扶协议,持续扩大帮扶覆盖面,加大资金和资源投入力度,多措并举提升帮扶的综合效益和可持续性。
二是谋划“大局观”,强化顶层设计。公司党委坚持从全局高度谋划推动普惠金融工作,将其深度融入公司整体发展战略。2023年,公司专门成立乡村振兴办公室,负责统筹协调各项帮扶工作,年度工作计划均提交党委会审议,确保帮扶方向契合国家战略要求,并充分体现华源自身的专业特色与资源优势。在“我们将勇担社会责任,尽己所能推动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企业文化指引下,公司显著加大了对乡村振兴领域的投入,致力于构建长效帮扶机制。在集团党委和公司党委的坚强领导下,乡村振兴办公室不断优化帮扶策略,细化帮扶路径:通过产业帮扶培育特色产业,增强地区“造血”功能;通过消费帮扶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助力“土特产”走向大市场;通过公益帮扶聚焦民生短板,开展助学、助医、助困等精准关爱行动。
三是保障“落实地”,健全工作机制。公司党委着力强化执行环节,通过抓“关键少数”压实责任、抓队伍建设提升能力、抓监督考核确保实效,将“强力执行、注重结果”的文化基因贯穿于帮扶工作全过程。这种强有力的“保落实”机制,有效推动了“源文化”中的承诺转化为惠及乡村群众、促进区域发展的实实在在成果,确保了帮扶成效可感知、可衡量、可持续。乡村振兴办公室由分管领导牵头,抽调相关部门骨干组成专项工作小组,建立常态化调研督导机制,定期深入各结对帮扶县实地考察,详细了解结对帮扶工作整体进展、产业帮扶项目建设运营、消费帮扶产品供销对接、公益帮扶措施落实及为困难群众排忧解难等情况,并针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协调资源,推动整改优化,形成工作闭环。
二、党员争先,文化践行:将组织优势转化为普惠金融的战斗力
华源证券激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让“源文化”在普惠金融一线生动实践。
一是淬炼党性,凝聚奋进力量。各党支部积极开展支部活动,筑牢党员理想信念,引领广大党员深刻认识乡村振兴的重大意义。在帮扶工作中,广大党员率先垂范、以身作则,将“简单坦诚”的沟通风格和“客户至上”的服务理念带入田间地头,高效推进各项任务,形成了“头雁领航、群雁齐飞”的生动局面。公司于2023年发起设立的青海同心公益基金会,除基金会秘书长为专职外,其余工作人员均由公司员工兼任,以公益力量为乡村振兴注入“源头活水”,让“源文化”中责任担当、协同奉献的精神在公益实践中落地开花。
二是扎根基层,培育内生力量。公司派驻员工担任青海省祁连县卡力岗村驻村工作队员,坚持“驻村即驻家”。2024年,公司在走访摸清村民需求与村庄资源禀赋基础上,牵头对接外部技术专家,精心组织开展羊肚菌种植、家政技能培训等活动,采取“理论讲解+现场示范+一对一指导”的立体化教学模式,注重实操实效,确保参训村民听得懂、学得会、用得上,切实增强自我发展能力。通过持续赋能与精准带动,有效激发村民参与产业发展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推动人才振兴与产业振兴深度融合,让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在基层沃土中落地生根、茁壮成长。
三是联动共建,汇聚帮扶合力。2024年,公司联合青海证监局、青海财政监督管理局、青海省证券业协会等单位开展“我为母亲河添绿、协力共植同心林”主题党日活动,在贵德县西河林场专业指导下积极参与植树造林,以实际行动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推动乡村生态振兴落到实处。此外,公司还联合青海证监局、青海证券业协会、祁连县卡力岗村党支部开展“清风扬正气,廉洁润民心——共筑廉洁文化新风尚”为主题的学习教育活动,推动廉洁文化建设向基层延伸,营造风清气正、合力振兴的良好氛围。
三、普惠赋能,精准发力:将金融优势转化为普惠金融的支撑力
作为国有企业控股券商,华源证券深刻把握普惠金融的核心要义,始终坚持党委对乡村振兴工作的全面领导,致力于将金融服务的包容性、共享性延伸至“三农”领域。公司以产业帮扶、消费帮扶、公益帮扶为主要抓手,努力破解农村地区金融资源可及性难题,将发展成果更公平地惠及帮扶地区群众,走出了一条具有券商特色的普惠金融实践之路。
(一)产业帮扶注活水,以普惠金融夯实乡村发展根基
普惠金融重在增强内生动力,而非简单“输血”。华源证券将产业帮扶作为激发乡村内生动力的关键,以精准投入、科学规划为乡村发展注入长效动能。2024年,经公司党委审议批准,华源证券投入190万元,在结对帮扶地区湖北省蕲春县、麻城市、五峰土家族自治县,打造了一批兼具文化价值与经济效益的产业项目,让金融活水精准滴灌,切实用在乡村产业振兴的“刀刃上”。
从蕲春县管窑镇楚陶非遗展示馆和游客接待中心项目、麻城市乘马岗镇上马石村乡村振兴产业园项目到五峰土家族自治县仁和坪镇枫香坪村农产品晾晒房建设项目,从陶器产业发展与文化旅游产业深度融合、以菊花为主的农副产品产业化发展到烟叶产业发展,这些项目不仅延伸了产业链、提升了产品附加值,更拓宽了群众的增收渠道,充分彰显了普惠金融从“输血”到“造血”的实践价值与示范作用。
(二)消费帮扶搭桥梁,以普惠金融畅通城乡经济循环
普惠金融旨在打通梗阻,提升资源配置效率。“让乡村好产品卖得出、卖得好”,是华源证券消费帮扶的核心目标。为切实解决结对帮扶地区特色农产品“酒香也怕巷子深”的难题,2024年,华源证券聚焦湖北省蕲春县、湖北省麻城市、湖北省五峰土家族自治县、青海省祁连县、江西省永新县五大结对帮扶县,累计完成50万元特色产品采购,以实际行动打通“从田间到餐桌”的产销链路。
华源证券组建专项调研小组,深入帮扶县田间地头、生产车间,结合当地资源禀赋与市场需求,精准锁定具有地域特色和市场潜力的产品,帮助当地农户将“家门口的作物”转化为“增收的活水”。华源证券消费帮扶每一笔采购都承载着对乡村产业的支持,每一款产品都传递着“助农兴农”的温度。
(三)公益帮扶送关怀,以普惠金融筑牢民生保障底线
普惠金融的本质是公平与共享,要求关注弱势群体的发展权。除产业帮扶激活乡村内生动力、消费帮扶打通产销链路外,华源证券还以“精准对接需求、定向解决难题”为原则,通过发放帮扶资金、捐赠物资等公益形式,聚焦困难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将普惠金融的关怀直达民生底线。
2024年,公司持续深化直接帮扶覆盖面与实效性,为湖北省蕲春县、湖北省五峰土家族自治县困难家庭提供帮扶资金;为湖北省麻城市、江西省永新县困难学生提供帮扶资金;为青海省祁连县困难群众送去生活物资与慰问金;切实提升困难群众的获得感与安全感。
(四)基金会帮扶拓维度,以精准公益延伸乡村振兴触角
普惠金融的价值延伸,在于以多元载体拓宽帮扶边界。2024年华源证券积极响应中国证券业协会“巩固拓展结对帮扶成果,担当推进乡村振兴新使命”倡议,在2023年捐资200万元设立青海同心公益基金会的基础上,再次捐资192万元用于基金会章程约定的公益活动,以“助学、助老、助残、助医、助困”为核心,将责任担当转化为精准公益的实际行动,留下了一串串温暖的足迹。
四、结语:文化引领启新程,金融赋能续华章
华源证券以党建引领为根本,以“源文化”为内核,以金融专业为支撑,在服务普惠金融的伟大实践中交出了一份厚重而温暖的答卷。通过系统构建“党建领航、党员争先、普惠赋能、平台运作”四位一体的帮扶体系,公司不仅将政治优势、组织优势、专业优势有效转化为推动乡村发展的实际成效,更让“客户至上、合规守信、专业稳健、开拓进取、强力执行、简单坦诚”的企业文化在田野乡间生根发芽。
未来,华源证券将继续坚守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持续深化“五篇大文章”在普惠金融领域的创新实践,进一步推动产业发展与文化传承相融合、消费帮扶与市场机制相衔接、公益行动与长效建设相促进,以实际行动诠释国有金融机构的使命担当,为促进共同富裕贡献更多华源智慧与力量。
(C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