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冷翠华)9月19日,由长城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长城人寿”)联合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风险管理与保险学系、益普索(中国)咨询有限公司共同完成的调研报告——《保险业高质量发展背景下的中国家庭风险保障体系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正式发布。
长城人寿董事长白力表示,本次白皮书研究贯通宏观、中观、微观视角,横跨供需两端视野,层次清晰地分析了当前中国家庭风险的形成、变化及应对之道,对全方位提升家庭风险认知和管理水平有重大意义。
益普索(中国)董事李海岚介绍,调研发现,当前中国家庭风险认知呈现“传统生存型风险焦虑下降,财富风险感知明显提升”的特征。从保险业供给侧来看,与消费者需求尚未完全适配,还存在四大错配现象。
一是个性化需求与标准化供给错配。调研数据显示,28%的受访者认为投保方案无法匹配自身需求,是投保失败的首要原因。
二是足额健康保障需求与低覆盖供给错配。当前中国重大疾病治疗费用中位数已达30万元,但2024年各人身险公司理赔年报显示,重疾险件均赔付金额不足10万元。
三是跨周期财富需求与短期化供给错配。保险供给侧在应对子女养育、个人养老等风险的跨周期、长效财富管理产品供给不足。
四是多元化养老需求与弱协同供给错配。在人口老龄化程度日益加剧背景下,“养老+医疗+照护”一体化需求激增,但保险业提供“产品+服务”的综合解决方案的能力参差不齐,导致大多数消费者实际需求没有被满足。
针对上述错配现象,白皮书提出,应全面构建中国家庭风险保障体系,推动解决供需错配的问题。
一是要精准识别风险,围绕客户家庭风险管理需求打破“一刀切”,从“单一产品导向”转向“家庭需求导向”,动态洞察客户家庭在不同生命周期的风险优先级,并据此提供相应的保障方案。
二是科学评估风险,通过量化工具平衡客户足额保障与成本支出。建立“家庭风险防御指数模型”,以家庭总效用最大化为目标,通过细分的模拟结果为每个家庭提供投保参照。
三是高效解决风险,打造全生命周期产品体系匹配客户需求。险企应围绕家庭全生命周期风险管理需求,构建起完善的产品体系,并根据客户不同生命周期的风险与责任变化持续进行优化。
四是风险减量长效管理,整合资源打造高品质服务生态。险企应突破“事后补偿”传统经营理念,构建全方位、高品质的客户服务生态体系。
长城人寿总经理王玉改表示,公司在为每个家庭提供风险保障服务方案过程中,力求做到让消费者“保心安”“享心安”“投心安”。
在“保心安”层面,长城人寿通过每两年发布一次《中国家庭风险保障体系白皮书》研究成果,持续追踪时代变局下家庭对风险的认知和应对变化,并根据理论成果指导实践应用。
在“享心安”层面,公司打造“AI家”服务体系,推出“五曦”生态服务,整合健康管理、养老规划、生活服务等优质资源,实现百项服务权益家庭共享。
在“投心安”层面,长城人寿坚持以资产负债管理为核心,秉承“长线长谋,长钱长投,长线长留”投资理念,持续打造长期稳健配置组合。
(编辑 郭之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