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冷翠华
中国人寿近日向市场交出了一份稳健增长的半年业绩答卷。上半年,该公司坚持高质量发展,综合实力持续增强,截至2025年6月30日,总资产、投资资产双双突破7万亿元,同时,上半年总保费收入创历史同期最好水平。
在8月28日举行的2025年度中期业绩发布会上,中国人寿管理层对上半年这份“高含金量”的成绩单背后原因进行深度解析,并回答各个业务渠道的定位、投资思路等业界关心的问题。
“三个主动”显成效
半年报数据显示,截至6月底,中国人寿的总资产和投资资产分别为7.29万亿元和7.13万亿元。同时,上半年,该公司总保费达5250.88亿元,同比增长7.3%,市场份额稳步提升。同时,上半年,中国人寿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409.31亿元,同比增长6.9%。
中国人寿董事长蔡希良表示,上半年,该公司多项核心指标再创历史同期最好水平,是一份高含金量的成绩,集中体现了中国人寿上半年工作的“三个主动”。
首先是“战略主动”,中国人寿持续推进资产负债联动管理,强化长期可持续发展以及全渠道协同发展策略,当前负债端均衡多元的产品结构与资产端各类账户的灵活配置高效协同,资产负债联动水平位居业内前列;大规模、高占比的续期业务为公司平稳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全渠道协同发展形成的强大战略纵深,让公司在发展中游刃有余、更具韧性。
其次是“转型主动”,中国人寿聚焦降本增效、产品多元化、营销改革、康养生态建设等关键领域深化转型,投入产出效率持续提升。上半年,浮动收益型产品在新单中的占比已超40%。销售队伍专业化、职业化、综合化能力不断增强,大健康大养老生态服务体系实现“扩面提质”,快速适应外部形势变化。
最后是“发展主动”,中国人寿上半年总保费增速达7.3%,新单、续期业务均跑赢大市,市场份额较去年同期进一步提升,为下半年发展布局奠定坚实基础。
银保渠道上升为重要战略支撑渠道
中国人寿在上半年工作会议提到“稳步推动销售渠道转型升级,重塑渠道战略定位”。在此次中期业绩发布会上,中国人寿总裁利明光表示,在全渠道发展思路下,推进各渠道稳健发展。
对于各渠道的定位,利明光表示,个险渠道将继续发挥核心渠道作用,通过营销体制改革推进专业化、职业化、年轻化转型,同时推动业务多元发展;银保渠道已上升为重要战略支撑渠道,在“报行合一”背景下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在巩固“四行两优”领先优势的前提下加快构建“6+10+N”的均衡渠道布局;团险渠道需进一步成为服务实体经济发展、开展普惠保险的主渠道,持续拓展业务领域;互联网渠道则作为增量运营试验板块,稳步探索,积极推进。
上半年,中国人寿银保渠道各项核心指标全面提升,总保费达724.44亿元,同比增长45.7%;新单保费达358.73亿元,同比增长111.1%;首年期交保费达170.32亿元,同比增长34.4%;续期保费达365.71亿元,同比增长11.7%,占渠道总保费的比重为50.48%。银保渠道客户经理为1.8万人,人均产能同比大幅提升51.8%。
对于未来渠道发展,利明光表示,中国人寿将充分依托广泛的分支机构及多元渠道优势,推动渠道间融合发展,进一步整合客户资源、队伍资源与服务资源,力求实现“1+1>2”的协同效应,不断提升服务客户能力,为公司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对下半年A股市场保持乐观
从投资收益情况来看,上半年,中国人寿实现净投资收益率为2.78%,总投资收益率为3.29%,投资收益保持稳健。
中国人寿稳步推进中长期资金入市,公开市场权益规模较年初增加超1500亿元,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累计出资350亿元,以实际行动支持资本市场发展。
谈及对权益市场未来走势的看法以及公司的权益投资策略,中国人寿副总裁兼董事会秘书刘晖表示,将积极落实中长期资金入市的要求,持续优化权益配置的结构,重点关注新质生产力和优质高股息股票的配置。
资本市场方面,刘晖认为,在多种因素的影响下,债券市场利率维持低位波动,A股市场估值总体合理,市场底部相对夯实,积极因素累积增多,公司对下半年的A股市场仍保持乐观,将持续关注市场上涨板块中的板块轮动,如科技创新、先进制造、新消费、出海企业等方向的投资机会。在这一市场判断的基础上,公司下半年将采取“配置资产做稳,弹性资产做优”的配置思路。具体而言,在固收方面将保持中性灵活的配置策略,保持资产负债久期缺口在较低水平。
“权益市场方面,我们将积极落实中长期资金入市的要求,持续优化权益配置的结构,重点关注新质生产力和优质高股息股票的配置,不断提升权益配置的稳健性和长期回报的潜力。”刘晖表示。
(编辑 孙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