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日报APP

扫一扫
下载客户端

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金融机构 > 银行 > 正文

银行理财产品“破净”情况好转 仍较具备吸引力

2022-05-23 19:57  来源:证券日报网 

    本报记者 张志伟 见习记者 余俊毅

    今年以来,资管新规正式实施,银行理财也步入全面净值化时代。在此背景下,理财产品的收益率开始跟随市场波动,产品的业绩也面临着挑战。

    由于受近期疫情反复、海外经济政策变化等国内外因素叠加影响,国内银行的权益类理财产品在3月份曾出现了大面积“破净”,引起市场的广泛关注。不过根据相关数据显示,近期情况开始有所好转。

    根据普益标准相关数据显示,4月份,银行理财子公司发行的人民币理财产品(不含QDII产品)中,出现累计净值和单位净值“小于1”的理财产品分别为1794款和1939款(披露了净值信息),而3月份这两个数据还分别高达2090款和2263款。

    从权益类产品的表现上来看,《证券日报》记者据中国理财网数据不完全统计发现,截至5月23日,目前市场上存续的理财产品中,共有239款权益类产品。其中净值跌破1元的有35款,占比为14%左右,较此前统计数据规模缩小。

    在天风证券固收首席分析师孙彬彬看来,年初以来,一度理财产品批量“破净”引发市场担忧。但事实证明这轮“破净”并没有对银行理财构成显著负面影响。他认为有三点原因,第一是大面积“破净”持续时间较短。第二,“破净”产品大多属于权益类或混合类产品,这些产品并非理财市场主流。第三,“破净”产品基本属于各银行理财在净值化转型背景下的创新产品尝试,有较为充分的投资者沟通。

    虽然银行理财产品的“破净”情况在好转,市场在回暖,但近期部分地区疫情出现了反复。那么,银行理财产品的销售是否受到影响呢?某北京的股份制银行理财经理告诉《证券日报》记者,“其实自2020年疫情发生以来,投资者基本习惯于线上选购理财产品,银行的线上推销及投顾服务也愈发完善。因此,近期银行理财产品的销售并未受到疫情影响。”

    对于目前银行理财产品的销售情况,有多位银行理财经理向记者透露,由于过去一年来市场波动较大,基金的业绩受到了影响,部分过去钟爱投资基金的客户今年更倾向于选择较稳健的银行理财产品或保险产品。就银行内部来说,也不再如之前大力推荐基金产品,而是建议客户根据自身风险能力配置银行理财产品或相关保险产品。

    也有银行理财经理告诉记者,“虽然一段时间内基金业绩表现不佳,但此时做部分基金的定投是很好地的选择,因为可以通过资金定期投入,分散风险,长期持有,得到周期性回报。”同时,有多位银行理财经理都表示,今年以来,愿意选择银行理财产品的投资者有所增加。

    根据天风证券的研报显示,今年第一季度,持有理财产品的投资者数量达8688万个,其中个人投资者8614万人,占比99.15%;机构投资者74万个,占比0.85%。与2021年末数据相比,今年一季度全市场新增理财投资者558万个,其中个人投资者增加547万个,机构投资者增加近12万家。

    为何理财投资者数量持续增长?该研报指出,一是居民财富管理需求扩张。以招商银行为例,2021年其财富管理规模扩张1.8万亿元,客户增加约1600万户。二是虽然资管新规后理财产品已不再承诺刚性兑付,但“理财”二字在投资者眼中仍然近同于“稳健收益”,有较大吸引力。理财规模总体稳定,参与理财市场的个人和机构投资者数量仍在快速增长,支撑银行理财规模总体稳定,且这一支撑预计仍将持续。

    展望未来,北京看懂研究院研究员王永升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银行理财市场的规范化和净值化是大势所趋,“转型”也仍将继续。从市场结构上看,银行理财市场或逐步形成头部效应,更具实力的头部银行理财子公司优势明显。但银行客户数量大,银行理财仍需要健全的产品体系,来满足不同客户一站式配置的需求,低中高风险的产品兼备,同时需要加强提供资产配置能力的服务。

(编辑 乔川川)

-证券日报网
  • 24小时排行 一周排行
  • 深度策划

多地密集走访调研上市公司

通过调研认真解决上市公司发展中面临的具体困难和问题,加大对优质上市公司……[详情]

版权所有证券日报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80014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181903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567号京ICP备17054264号

证券日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证券日报社电话:010-83251700网站电话:010-83251800

网站传真:010-83251801电子邮件:xmtzx@zqrb.net

证券日报APP

扫一扫,即可下载

官方微信

扫一扫,加关注

官方微博

扫一扫,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