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服务母行到对外输出 F端、G端成两大方向
纵观13家银行金融科技子公司,其诞生与发展,离不开母行的支持与带动。
中金公司在研报中指出,“平安壹账通的业务较为依赖母行的资源,这是所有金融科技子公司的共同现象,从财报中显示来自母行的营收占比达到了40%-50%左右,相比于其他银行金融科技子公司来讲依赖程度已经较低。”
“当前很多银行的金融科技子公司主要定位于服务母行。”南开大学经济学博士刘兴赛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一方面,这些子公司一般由银行原来的开发中心整合而成;另一方面,银行也希望资金能够在体内循环。不过需要看到的是,长期局限于服务母行,的确会降低银行子公司的市场竞争力。因此,目前一些银行金融科技子公司在不断扩大自身行外业务的收入占比。从长远看,这是银行金融科技子公司发展的基本趋势。
记者发现,从银行金融科技子公司的定位来看,在满足母行数字化转型需求与增强自身实力的前提下,金融科技子公司同时也进行对外输出作为业务延伸。目前,对外输出主要服务于同业F端与政府G端,赋能F端主要是同业输出领先的业务经验与管理制度;服务G端则主要聚焦与信息化平台建设,提升民生服务效率。
F端方面,13家银行金融科技子公司中绝大多数为大中型商业银行出资成立,在同业输出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和潜力。由于多数中小银行不具备全渠道的技术研发和实现能力,因此购买大中型银行输出的技术解决方案和云服务成为快速布局金融科技的有效途径,典型如兴业数金等。
G端方面,工银科技、建信金科等在G端服务上有显著进展,主要帮助政府打造面向个人和企业的政务平台,提升政府的行政效率,优化个人和企业办理相关事项的体验。记者从工商银行获悉,目前工商银行已与28家省级政府达成实质性合作或合作意向,建成政务类特色场景网点超过1200家,并在浙江、河北、甘肃等21个省级政务门户提供生活缴费、普惠融资、资信证明等金融服务。
“工行、建行旗下金融科技子公司开始向服务政府G端发力,这既是这些大行金融科技子公司扩大客户服务范围的重要举措,更是服务于这些大行的整体战略和银行的整体变革趋向。”刘兴赛表示,银行通过将自身服务嵌入到互联网化、数字化的场景中,来实现获客活客和深度服务,而通过向G端提供科技服务,通过助力智慧政务、数字化公共服务,银行可以借由G端链接,实现对企业端以及个人客户端的整合开发。
“银行金融科技子公司的优势主要体现在现有的客户数据积累以及对银行业务的专业性上。”中国社科院金融所银行研究室主任李广子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G端是一个有待深入开发的领域,市场空间巨大。不过,在G端建立可持续的营利模式也需要一定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