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思文
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而科技创新是经济增长、企业维持竞争优势最重要的抓手和助力。与此同时,资本市场该如何助力科技创新已成为备受关注的话题。
5月23日,全国社会保险基金理事会原副理事长王忠民,中国人民大学原副校长、中国资本市场研究院院长吴晓求、对外经贸大学法学院红天讲席教授、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原副董事长、总经理兼首席投资官高西庆等多位专家在2021年清华五道口金融论坛上就“资本市场助力科技创新”这一话题进行了深入讨论。
科技在社会经济发展当中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全国社会保险基金理事会原副理事长王忠民认为,科技是从0到1,是创新,是追求未来的产业、未来的产品、未来的市场。这时就有金融和未来场景的对接,在历史的新金融发展逻辑中,是VC和天使投资。
中国人民大学原副校长、中国资本市场研究院院长吴晓求指出,“传统金融主要是关注历史,关注今天,不关注未来,现代金融或者资本关注未来,关注其不确定性,关注成长性。在这样一种条件下,在资本市场的孵化下,各类和资本市场有内在关联的风险资本开始出现,风险资本关注未来,关注风险,关注不确定性,为资本市场提供源源不断的资产,如果没有此基础,资本市场还处在相对比较原始的状态。正因如此资本市场是要助推科技创新的。”
“如果要创新,如果要成长的产业组织格局,必须用权益,必须用Equity在资本结构当中形成多层次多维度的全方位服务,这样资本不仅和科技结合在一起,还能和产业有机的结合在一起。”王忠民称。
对于创新,吴晓求坦言,“真的创新是不容易成长起来的,特别是新的业态成长起来以后对传统的业态一定会提出挑战,人类社会的进步实际上就是由此而展开的,但是在中国会因为对创新的理解有一点偏颇,如果它还是原有的轨道、原有的规律、原有的规则,显而易见不是创新。创新要破坏原有的东西,很多人是原有利益的受益者,他不会让你对现在的东西进行重新的配置。”
“从科技的角度来看,我们相对还容易一些,所以大力发展资本市场,以及围绕着资本市场的各种新金融业态的出现,对于推动科技创新是至关重要的。”吴晓求说道。
对外经贸大学法学院红天讲席教授、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原副董事长、总经理兼首席投资官高西庆则表示,要支持创新,也要支持对创新进行监管。
高西庆认为,金融创新和监管之间天然是有冲突的,今天讲科技创新是因为科技创新最基础的东西在市场上要有出口。有强大的科技创新动力的原因是绝大多数人还是需要激励的,而金融市场是对他们最大的激励之一。
“我们看国际上的监管创新,激励科技创新型企业登陆资本市场并取得成功的关键,并不是设立各式各样的交易市场本身,而是来自资本市场整体机制上的鼓励。”高西庆认为,所以脱离监管的创新难以持续,抑制创新的监管是因噎废食,市场发展总是“创新-监管-再创新”的过程,资本市场监管的法治化是效率与安全平衡的良性互动机制。
“真正的范式在于数字化的金融和数字化的科技。数字化高度融合,才能让金融为科技、为创新、为未来找到最合适的自身的基因和科技基因。”王忠民认为,未来数字化将颠覆金融世界,颠覆科技世界,两者在数字化的过程中高度融合、高度发展。如果今天你已经感觉到了这个范式,它的魅力已经在任何一个产品、任何一个赛道、任何一个应用当中进入高光时刻,未来它的拓展和应用空间将会无限。如果你承认现在是数字化时代,数字化的金融逻辑,数字化的科技逻辑,将会是时代当中最高光、最宽泛、最深入且每一个人都离不开的逻辑范式。
(编辑 白宝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