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日报APP

扫一扫
下载客户端

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公司产业 > 走进上市公司 > 正文

联美控股:靠“科技用煤” 温暖千万家

2019-09-27 01:13  来源:证券日报 李勇

    ■本报记者 李勇

    作为民营企业群体中的一员,联美控股经过调整产业结构、加强公司治理,在清洁供暖、供热行业交出了一份精彩答卷。

    供暖行业是涉及民生保障的特殊行业,下游价格统一规定,上游采购价格随行就市。就是在这样有限的空间里,公司硬是闯出了一番“大天地”。不仅经营业绩连续十几年保持快速稳健增长,而且公司提供的供暖服务也得到了下游客户的广泛认可,实现了股东利益、客户利益、公司利益的全面多赢。

    《证券日报》记者日前来到联美控股,探寻公司高速发展背后的逻辑。

    艰苦转型

    高耸的烟囱,宽大的煤棚,整洁的厂房。《证券日报》记者在联美控股位于辽宁省沈阳市浑南的公司总部看到,偌大一个热源厂,没有一丝脏乱。

    公司前身为黎明股份,主业为服装制造,于1999年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后因经营困难,公司实施重组。2001年,在沈阳市政府的支持下,通过资产置换,南科集团成为控股股东,公司随后更名为沈阳新开,主营业务也由服装行业转型为浑南新区的土地整理以及供暖、供水等公共事业服务。

    初次转型,摆脱了退市危机,但在后续几年中,公司的扣非净利润一直在盈亏间徘徊,最好的时候也只是盈利几百万元的水平,并没有彻底改变局面。

    直到联美集团入主,成为公司新的控股股东后,通过进行资产转换,将主营业务聚焦在清洁供暖、供热领域,公司才开启了新的发展阶段。

    “刚开始转型时,公司还是典型的大马拉小车状态,原始投入与供热面积增长不协调。由于历史原因,管理上也存在产品供应不能有效控制的现象。”联美控股董事、执行总裁张学森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公司当时确定的思路就是要提高资产使用率,压低运行成本。通过改组经营机构,划小核算单位,强化内部考核等方式,提升员工的积极性和经营意识。”

    2005年,联美控股完成股权变更,同时更新了董事会、监事会。在新的管理团队带领下,公司经营成本得到控制,内部管理逐渐理顺,绩效得到改善。数据显示,通过催收陈欠款,加大费用收缴力度,公司当年应收账款较上一年度减少了七成。

    2006年是联美控股改制后的第一个完整运行年度,也是公司新征程的发展元年。虽然当时煤价居高不下,公司多措并施,却一举扭亏。公司确立了创建创新型企业的思路,即依靠科研成果提高经济效益,实现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发展。自此,联美控股驶上了发展的快车道,清洁供暖、供热业务越做越大,盈利能力也越来越强。

   做好“煤”文章

    度过转型关口后,联美控股稳扎稳打,实现经营业绩连续13年的稳健增长。从2006年到2018年,联美控股营业收入增长近22倍,净利润增长389倍。2019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6.45亿元,同比增长9.72%;实现净利润8.15亿元,同比增长26.10%。

    张学森告诉记者:“我们主要从事清洁供热业务,能不能做好,关系到千家万户冬季过得舒不舒适,关系到众多企业能不能安全生产,关系到上万名中小股东的投资利益,也关系到三千余名员工的福祉。我们必须做好,这既是使命,也是责任。”

    供暖价格由政府统一划定,采购上又要紧随价格波动,很多人都把供暖看成一个“上挤下压”的“憋屈”行业。但在张学森眼里,供暖是一个高门槛的行业——供暖是刚需,只要经营做得好,就可以持续获得稳定利润。

    数据显示,2006年以来,联美控股盈利能力稳步提升,毛利率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2018年报显示,公司近八成的收入和利润都来自于供暖、供热业务,整体的销售毛利率达到52.56%。

    技术创新和精细化、智能化管理,已经成为公司不断提高盈利能力的核心因素。张学森表示:“在2006年,通过多方调研,我们就确立了向技术要效益、向管理要效益的思路。尽快将锅炉低热值煤燃烧技术攻下来,要积极利用地源、水源热泵技术替代传统能源。”

    “我们没有光盯着燃烧效率,沈阳附近富产低热值的褐煤,我们就用当地最经济、最适用的煤种来设计和定制最适合的锅炉。”张学森告诉记者,“为了做好‘煤’文章,公司与高校合作开发,在锅炉选型时开展了一轮又一轮的技术论证,以确保炉型和燃煤的高匹配度。在采购上采取淡季储煤等措施,新北热电、国润低碳等分、子公司还引进了专门运煤专列进厂,最大程度上降低运输成本和损耗。”

    记者在公司采访时,正值工作人员做供暖前期的设备检修与调试。张学森指着热源厂一排整洁的绿色锅炉向记者介绍,“我们特有的锅炉,并不像一般企业要烧高规格的动力煤,就是最普通的褐煤,经济又高效。”

    “我们拥有国内单体装机规模最大的水源热泵项目。子公司国惠新能源是高新技术企业,也是辽宁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张学森告诉记者。

    “供暖是个繁杂的行业,涉及环节多,链条长,如果不把管理提上去,一个环节疏漏一点,汇集起来都是大问题。”张学森告诉记者,“比如在供热管网方面,我们热源厂出去100吨,要争取用到99吨,同样的热量我们就可以供给更多的用户。在收费端,我们做到了分户控制,有严格的考核和稽查体系。对各个细节精准把控,是确保公司高绩效的基础。”

    拓展新空间

    凭借积累的产业能力和资本实力,联美控股正在谋划扩大市场和产业协同。

    张学森对记者表示,“首先,清洁供热业务上还有提升的空间。2016年重组后,国惠新能源、沈阳新北都进入到上市公司,随着沈阳城市建设进一步推进,公司服务的供热面积还有增长空间。此外,异地复制也在加速,今年5月份我们收购了山东福林热力项目,布局当地巨大的工业蒸汽市场。”

    他表示,公司有能力也有意愿拓展更多的市场,用定制化的环保供暖技术,来匹配不同地区的供暖、供热需求。未来,将通过“自建+收购+能源管理”三重模式加速清洁供暖、供热业务的拓展步伐。

    “目前的经济形势给我们带来很多契机。”张学森认为,“资产价格预期下降是一个好机会,我们可以凭借资金、市场、人才优势做好做强。”

    除了企业自身拥有的突出竞争力,联美控股的清洁供暖、供热业务也得到了政策层面的支持。日前,国家发改委发布“征求《关于解决‘煤改气’‘煤改电’等清洁供暖推进过程中有关问题的通知》意见的函”,要求因地制宜拓展多种清洁供暖方式,保障清洁供暖均衡发展。张学森认为,这与公司在清洁燃煤集中供暖和生物质能供暖两个领域的发展方向是高度贴合的。

    如今,联美控股供暖面积从最初的300余万平方米,增长到如今的8100万平方米。去年,通过收购兆讯传媒,开始进入高铁传媒业务领域,形成了清洁供暖、供热与高铁传媒并举的新格局。

    张学森表示:“公司将继续坚持稳健经营,立足‘清洁供暖供热+高铁数字传媒’的双业务发展格局,更上一层楼。”

-证券日报网
  • 24小时排行 一周排行
  • 深度策划

多地密集走访调研上市公司

通过调研认真解决上市公司发展中面临的具体困难和问题,加大对优质上市公司……[详情]

版权所有证券日报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80014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181903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567号京ICP备17054264号

证券日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证券日报社电话:010-83251700网站电话:010-83251800

网站传真:010-83251801电子邮件:xmtzx@zqrb.net

证券日报APP

扫一扫,即可下载

官方微信

扫一扫,加关注

官方微博

扫一扫,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