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日报微信

证券日报微博

凯尔达:机器人主业提质启新程

2025-10-13 23:38  来源:证券日报 

    本报记者 吴文婧

    “十四五”期间,我国制造业加速迈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工业机器人在政策支持和市场需求的双重驱动下迅速成长,成为推动产业升级的关键引擎。作为行业内领军企业,杭州凯尔达焊接机器人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凯尔达”)紧抓机遇,自主创新成果频出,产业布局日臻完善。

    近日,中国上市公司协会联合《证券日报》等媒体开展“我在‘十四五’这五年 上市公司在行动”主题宣传活动。记者深入凯尔达了解到,五年来,该公司成功完成科创板上市,踏上资本市场新征程;依托自主研发、自主可控的工业机器人核心技术和高端焊接技术,持续深化创新实践,推动工业机器人业务快速发展;同时,公司前瞻布局人形机器人产业链,逐步走出一条“主业提质增效+新兴业务并进”的发展路径。

    资本赋能:

    募投项目稳步落地

    2021年10月25日,凯尔达正式在科创板上市,这是公司发展进程中的重要里程碑。依托资本市场,公司获得资金支持,优化资本结构,降低财务风险,从而有更充足的资源投入研发、市场和产能扩张。同时,借助后续再融资工具,公司持续获得发展动能,为推进新的战略布局提供了支撑。

    “十四五”期间,IPO募投项目的逐步落地为凯尔达带来显著变化。其中,“智能焊接机器人生产线建设项目”于2023年建成投产,形成规模化生产能力。产能扩张带来规模效应,生产效率明显提升,公司智能化生产水平大幅提高。

    “工业机器人智能生产线升级改造扩建项目”和“协作机器人研发及产业化项目”也在稳步推进。据悉,前者将提升公司生产线的自动化和柔性化水平,扩大产能并改善产品一致性;后者则面向新兴应用场景,聚焦轻量化、柔性制造和人机协同领域的技术储备,有望加速公司协作机器人新品的研发和产业化,进一步丰富产品矩阵。

    与此同时,上市也带动了凯尔达治理水平和经营规范的全面提升。资本市场对信息披露和内部管控的严格要求,使公司在战略制定、财务管理、风险控制和运营规范等方面更加透明高效,为稳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该公司还进一步完善了“三会”运作机制,建立了更加规范的决策、监督与执行体系;在信息披露方面,形成了严格的内部审核流程,确保披露的及时性和准确性;在运营管理上,强化内部审计与风险评估。多项举措的落地,不仅提升了经营效率,也显著增强了企业的合规性与抗风险能力。

    技术突围:

    工业机器人加速发展

    “十四五”期间,一系列政策落地推动工业机器人技术创新和产业化,国内企业在控制器、驱动器、伺服电机等核心零部件领域不断突破。同时,产业链上下游协同性增强,行业整体竞争力不断提升。

    在浙江一家制造企业的生产车间内,由凯尔达工业机器人主导的焊接生产线正高速运转,机械臂稳定完成精密作业——这正是“十四五”期间凯尔达技术进步的缩影。

    五年来,凯尔达持续加大研发投入,重点攻关高端焊接技术和工业机器人核心技术。截至今年6月30日,公司已累计拥有知识产权172项,其中发明专利50项。

    在高端焊接技术方面,该公司先后推出超低飞溅焊接和伺服焊接两大系列产品。伺服焊接系统可实现超薄板焊接、提升焊接速度、降低大电流焊接的飞溅量,且减少对保护气体的依赖,显著降低客户使用成本,在对轻量化要求较高的铝合金车身、金属家具等行业具有广阔应用空间,产品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在工业机器人核心技术方面,凯尔达于2023年推出新一代工业机器人控制器KC30,采用“新运动控制”算法,显著提升工业机器人运动速度、稳定性和精准度等综合性能,同时生产制造成本更具优势,大幅提升公司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此外,在机器人整机方面,该公司研制了基于工业计算机(由WinOS、RTOS及EtherCAT构成)的机器人控制器,相较于国际主流厂商“专用PC+运动控制卡”或“PLC控制器”的硬件控制技术,不仅可有效降低生产成本,且在运动控制精度及完成复杂任务的适应性方面达到了国际主流厂商水平。

    得益于产品性能改进和市场推广力度提升,近年来,凯尔达对外销售的机器人中,自主产品占比逐年提高。2023年,该公司自产机器人销量为1049台,同比增长108.55%;2024年销量达1468台,同比增长39.94%。

    战略向新:

    切入人形机器人赛道

    随着人工智能、传感器等新技术不断涌现,具身智能成为技术热点。业内普遍认为,人形机器人有望在未来十年成为继新能源汽车、智能手机之后的“超级产业”,应用场景将覆盖制造、物流、医疗、家庭服务等多个领域。凯尔达顺势而为,明确将人形机器人作为新战略方向,通过投资等方式重点布局关键部件,快速切入行业,逐步形成产业链协同。

    2024年6月份,凯尔达投资3300万元参股镜识科技(上海)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镜识科技”),截至今年6月30日,公司持股比例为17.82%。据了解,镜识科技在机器人本征动力学分析、控制器设计及软硬件一体化方面有近十年积累,已研发出“黑豹II”、工业四足机器人、高机动手臂、仿生灵巧手等多款产品,以打造高机动人形机器人作为技术牵引,不断提升机器人性能、效率、可靠性和稳定性。

    同年12月份,凯尔达设立全资子公司杭州凯尔达人形机器人有限公司,专门负责人形机器人的业务拓展。2025年1月份,凯尔达还通过投资控股杭州凯维力传感科技有限公司,加快布局高精度六维力/力矩传感器的研发与产业化环节。

    凯尔达的人形机器人战略布局呈现三大特点:以关键部件为突破口,提升在产业链中的技术地位;通过参股、设立子公司与控股投资,快速切入细分领域;注重与公司自身业务的协同,推动技术成果转化。

    回望“十四五”,凯尔达通过资本赋能、技术突围与战略向新,交出了一份亮眼答卷。展望“十五五”,凯尔达的发展蓝图已然清晰:公司将立足焊接机器人核心优势,扩大整机业务规模,提升自产机器人应用比例,继续向通用工业机器人市场迈进;同时,拓展海外市场业务,提升国际竞争力;并持续升级人形机器人产业链,力争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占据有利地位。

-证券日报网
  • 24小时排行 一周排行

版权所有《证券日报》社有限责任公司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240020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京B2-20250455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201377号京ICP备19002521号

证券日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证券日报社电话:010-83251700网站电话:010-83251800

网站传真:010-83251801电子邮件:xmtzx@zqrb.net

官方客户端

安卓

IOS

官方微信

扫一扫,加关注

官方微博

扫一扫,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