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袁传玺
7月3日,学而思网校编程产品升级暨人工智能课程发布会在京落幕。据悉,本次发布会以“用AI,创未来”为主题,重磅推出业内第一个基于自研大语言模型的生成式人工智能(AIGC)课程——《人工智能第一课》,并持续进行编程课程产品的升级,助力普及人工智能教育。
发布会现场,特邀教育部信息科技课标组组长、对外经贸大学信息学院院长熊璋教授,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信息技术教研组组长、中国人工智能学会中小学工作委员会秘书长袁中果博士两位人工智能教育领域的意见领袖重磅出席,并发表主题演讲,为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生态建设建言献策,共畅AI与未来。
“好未来已深刻意识到,生成式人工智能和大型语言模型的长期影响是会转移到学习领域的。”提及好未来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探索,好未来集团首席技术官田密如是说。对科技研发的大力投入和深度应用,让好未来成长为一家名副其实的科技教育公司,现已积累了上百项教育定制AI能力,十余个智慧教育解决方案,以及包括图像、语音、视频、题库在内的海量教育场景数据集。
田密介绍,好未来于今年春节起,已开始进行自研大语言模型的研发。本次推出的人工智能课程,正是基于自研的大语言模型,未来,好未来大模型还将支持更多的学习产品。
当前,我国正处于发展的战略机遇期,抓住并充分激发人工智能的“头雁”效应,开展科技人才培养,是将我国打造成为世界新兴科技创新中心的现实需要。2017年,国务院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提出“实施全民智能教育项目,在中小学阶段设置人工智能相关课程,逐步推广编程教育”。2018年,教育部进一步明确,要“构建人工智能多层次教育体系,在中小学阶段引入人工智能普及教育”。人工智能时代下的编程教育,作为当下最热门的青少年科技素质教育之一,有助于培育具备科学家潜质的青少年群体,为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夯实人才基础。
自古英雄出少年,青少年作为数字时代的“原住民”,他们接触新技术的时间越早,感知程度也就越深。好未来在线学习事业部负责人郝月菲表示,学而思网校早在五年前就开启了编程课程的探索,以期望成为主体教育的有益补充,目前编程课程服务用户数量超过百万,给整个社会带来了不小的增量价值。“我们希望每一个小学生都有机会体会到人工智能工具的强大,在孩子们心中种下成为科技小能手的种子,期待他们生根、发芽、成长为参天大树。”
熊璋教授直言,青少年教育事关我国未来人才的密度、科技进步的速度和国家发展的力度,人工智能教育可以帮助中小学生接触到前沿的科技知识,有效地提高孩子们的创新创造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智能化解构了‘教’与‘育’,人工智能在技术上无论多么前沿,都不能偏离‘育人大于教书’这一理念。”袁中果博士提出,青少年处在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面对新生科技的真实冲击,急需学校、家长、社会各教育环节的正确引导。
“人工智能,是第四次工业革命,未来将对人类的生活和工作方式产生巨大的变革。”据学而思编程业务负责人谢文怡介绍,本次学而思网校编程产品升级以“用AI,创未来”为锚点,推出了编程、机器人、人工智能的三大课程体系。未来,学而思编程将持续在课程中融入更多人工智能的应用和学习,培养适应这个时代的学习者。
(编辑 何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