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刘会玲
7月16日,中梁控股正式登陆港交所,至此,内地20强房企已经全部上市。本次中梁控股最终定价为5.55港元,募资净额27.73亿港元,发行定价高出价格区间下限的7%,整体偏保守,也为投资者后续留足了获利空间。
上市三天,中梁控股不仅打破破发“魔咒”,累计涨幅14.36%。上市次日,海通国际在研报中给予中梁控股“买入”评级,目标价为9.70港元。
在正式通过港交所聆讯的当天,中梁控股创始人兼董事长杨剑在于香港港丽酒店举行的全球发售发布会上自信地表示:“我们对上市很有信心。”
据悉,中梁控股在房地产行业深耕多年,公司从二、三、四线城市不断按照政策和经济的轮动来挑选城市能级,过去3-5年期间,中梁是把握城市轮动机遇最好的房企之一。
中梁控股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从2015年开始,中梁就抓住了三、四线城市去库存和棚改的红利,获得了快速发展。到2018年下半年开始,市场结构出现变化,中梁又把重心转移至二线城市。截至2019年3月底,中梁已经在全国23个省124个城市布局了353个项目,全国拥有700人以上的投资团队,土储面积接近3900万平方米,有55%是位于经济发达的长三角,也有23%位于发展机遇广阔的中西部。
另一方面,中梁控股销售额快速增长的同时,收入盈利也保持了相同的增长曲线。数据显示,中梁控股近三年2016年、2017年、及2018年全年的合约销售额分别为190亿、649亿、1015亿,近三年年复合增长率为131%;营业收入则从2016年的29.25亿增长到2018年的302.15亿,年复合增长率高达221.4%;净利润方面,中梁2018年的净利润为25.26亿,将近2017年的5倍,毛利率亦持续改善。
在采访中,中梁控股还向记者表示,中梁过去三年采用平衡增长与稳健的财务政策,强调高现金回笼及回报率,有效利用现有资金,对于项目的现金流、控制成本也都有很严谨的监控。在2018年底公司的总资产达到1680亿人民币,总权益约为68亿人民币。有息负债到去年年底是270亿,同期现金结余为230亿人民币,现金基本上覆盖短期负债,公司的现金和资金链相当的安全、流动性非常高。同时,公司拥有完善的融资体系,与国内大型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信托机构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
上市后,加上资本市场融资渠道,预计未来中梁的融资成本有望进一步下降,净利润有望进一步改善。而这一点也在海通国际近期的研报中有所体现,研报认为,中梁控股财务稳健,融资成本有望进一步下降,同时合约负债占比价高未来收入确定性强,给与买入评级,目标价为9.70港元。
(编辑 才山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