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日报微信

证券日报微博

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公司产业 > 上市公司 > 正文

水晶光电:“内外兼修”构筑企业长青基石

2025-11-25 00:05  来源:证券日报 

    本报记者 邬霁霞

    “台州地阔海冥冥,云水长和岛屿青。”在台州的“浙里光谷”产业园区,一首“光与海”的交响曲正在奏响,浙江水晶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水晶光电”)便是其中的“最强音”。

    光学产业的具体应用形态随着时代发展不断演变。无论风口如何更迭,水晶光电始终站在行业创新潮头。从相机时代起步,历经智能手机时代、车载电子时代,再到如今的元宇宙时代,水晶光电逐步由几十人的小工厂成长为提供一站式光学解决方案的行业专家。

    水晶光电是如何成为光学产业的“常青树”?未来又将怎样继续与行业发展同频共振?近日,《证券日报》记者来到水晶光电台州基地进行调研,深度解锁这家光学“隐形冠军”跨越周期的财富密码。

    向内求

    修炼稳健内功

    走进水晶光电车间,一派井然有序的生产场景映入眼帘:上百台智能生产设备高效运转,几位身着防护服的工人穿梭于生产线之间,紧密关注着机器运转情况。据工作人员介绍,这条生产线不仅能高水平地完成线切、抛光等工艺,还能自主完成镀膜和产品测试,整体技术水平位于业内领先地位。

    往前回溯,21世纪初,水晶光电还只是浙江台州一家专注于安防监控OLPF(光学低通滤波器)产品的小微企业,面临着产能有限、技术薄弱、市场认知度低等初创困境。在光学产业竞争初显的格局中,水晶光电创始人林敏确立了“以量产能力破局”的发展路径。

    林敏表示:“光学产业上游竞争,技术硬实力是内核,稳定产能是保障,把规模化制造做成核心竞争力,才能在市场中站稳脚跟。”

    这一战略在水晶光电上市后迎来加速落地。公司将募集资金重点投入产能升级,通过新厂区建设、自动化设备引进、生产流程重构,逐步构建起全球领先的OLPF与IRCF(红外截止滤光片)量产能力,迅速成长为当时该领域的全球产能冠军。

    完成“制造型企业”的原始积累后,水晶光电迅速向“技术型企业”转型。车间工作人员告诉记者,2017年,水晶光电成立了中央研究院,下辖五大研究所,专注于打磨新技术、新工艺和新产品。近年来,公司还进一步以“技术资产”视角打造“技术货架”,将过往的优秀经验沉淀成自动化解决方案,并移植到各个产线上,实现智能制造水平的全面提升。

    管理与人才的协同升级,则为技术创新提供了保障。水晶光电于2015年引入“阿米巴经营模式”,引导每位员工成为“经营者”。工作人员表示:“经过十年变革,我公司员工的团队意识和协作精神大幅增强,企业整体效益也实现了稳步提升。”

    水晶光电还高度重视内部人才培养。公司董事长李夏云告诉记者,为了培养人才,公司成立了水晶商学院,现已逐步形成“领导力学院”与“工程师学院”双轨机制。对于部分优秀员工,公司领导还会安排他们到重要岗位进行轮岗学习。

    经过“多管齐下”,水晶光电在技术融合、自动化方案设计、大项目运行管理等方面形成了强大的内生竞争力,并逐渐由单一的元器件制造商向光学解决方案供应商转型升级,朝着国际一流企业的方向大步迈进。

    朝外探

    把握时代脉搏

    来到公司展厅,工作人员特意将记者带到一个展柜前。透过玻璃,记者看到了一组指甲盖大小的棱镜阵列,其中既有三棱柱又有四棱柱。“这就是我们的四重反射棱镜,大客户潜望摄像头中就用到了这个配件。”该工作人员介绍说。

    事实上,自成立以来,水晶光电便坚定贯彻大客户战略,凭借自身产品优势,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截至目前,水晶光电已与多家海内外终端巨头企业建立长期战略合作关系,且大客户群仍在持续扩容。

    “选择大客户战略,本质上是借势成长。”水晶光电副总经理兼董事会秘书韩莉告诉记者,“头部终端巨头企业对产品的技术标准、质量管控极高,与他们合作相当于用最高标准倒逼自己成长。与此同时,大客户一般都是提前两到三年进行产品规划,与其合作可以让我们更早地感知行业发展趋势,提前入局参与。”

    回顾20多年的发展历程,无论是从相机向单反转型,还是智能手机浪潮,抑或车载HUD,水晶光电始终精准踩中关键节点,提前布局针对性产品,紧密贴合时代脉搏。

    产品“与时俱进”的同时,水晶光电还逐渐由幕后走到台前,更加深入地参与行业发展。李夏云表示:“不同于过去的OEM(原始设备制造商)模式,水晶光电已经越来越像一家ODM(原始设计制造商)企业。在现在的项目中,客户起初提供的可能只是一张粗略的设计图纸,我们会依托丰富的光学加工经验,交付出针对性的‘水晶方案’。”

    合作模式迭代,供应链配套也要跟上。为了更好地服务客户,水晶光电在台州新投建了一座占地200亩的二期生产基地,专注于与北美大客户开展合作。与此同时,水晶光电还将非大客户业务整合至江西基地,并加大对其他基地的项目开发,为公司后续资源统筹提供有力保障。

    未来,水晶光电将进一步深化大客户战略。李夏云表示:“我公司将通过设立海外运营中心,扩大海外制造运营规模,逐步实现海外业务供应链闭环。与此同时,水晶光电还将深挖国内市场潜力,与国内科技企业加大合作,将外销和内销比重维持在安全区间。”

    再启航

    逐浪元宇宙蓝海

    元宇宙时代的到来,为光学产业打开了新的增长空间,水晶光电将下一个战略支点锁定在AR眼镜赛道。

    水晶光电董事兼副总经理刘风雷告诉记者:“自1983年首款手机发布以来,移动终端已成功解决了数据传输速度和内容生态建设两大问题。在我们看来,下一代移动终端的关键在于内容本身的质量与呈现方式,在这一点上,智能穿戴设备有望超越手机。因此,AR眼镜很可能成为下一代终端产品的重要形态。”

    在AR领域,水晶光电早已潜心布局了十五年之久。凭借敏锐的战略目光,公司早早布局了反射光波导技术与衍射光波导体全息技术。

    在刘风雷看来,当下AR眼镜的发展已行至光学技术破局期。从显示技术来看,反射光波导和衍射光波导表面浮雕光栅是两大主流路线。其中,反射光波导在技术上可实现大视场角,并在正面漏光、能量利用效率等参数指标上较为领先,也更加适配近视用户,但瓶颈在于规模化制造。

    为加速在AR赛道构建卡位优势,水晶光电将“反射光波导”列为公司新的“一号工程”,并与头部企业保持深度合作,致力于打造具备成熟工艺的大规模黄金线。

    此外,水晶光电还对AR眼镜光机中的多个光学零组件产品展开布局,并积极推动核心光学元件由传统智能手机向AR/VR智能眼镜领域平移,持续发挥在消费电子领域积累的优势,抢占市场先机。

    刘风雷透露:“自去年起,我公司便与核心战略客户保持频繁联系,目前已经到了重要的窗口期。现在我们可以很自信地说,经过过去几年的努力,全球玩家如果要采用反射光波导技术,我们有信心水晶光电会是其重要的合作伙伴。”

    谈及长期发展愿景,林敏表示,水晶光电致力于扮演好“光学技术的创新者”和“产业生态的赋能者”两个角色。“一方面,我们将持续深耕核心技术,让光学元件、模组及解决方案应用到更多场景,通过创新让光学更强大;另一方面,我们还将以开放合作的心态,与产业链上下游一起成长,将光学技术转化为驱动消费升级、重构生活形态的重要力量,推动光学让世界更美好。”

-证券日报网

版权所有《证券日报》社有限责任公司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240020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京B2-20250455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201377号京ICP备19002521号

证券日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证券日报社电话:010-83251700网站电话:010-83251800

网站传真:010-83251801电子邮件:xmtzx@zqrb.net

官方客户端

安卓

IOS

官方微信

扫一扫,加关注

官方微博

扫一扫,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