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日报微信

证券日报微博

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公司产业 > 上市公司 > 正文

彭华岗:推动ESG贯穿产业链、供应链与价值链全过程

2025-10-27 20:03  来源:证券日报网 

    本报记者 梁傲男

    “ESG不是西方语言,而是世界语言。作为联合国为推动可持续发展提出的重要理念,ESG的核心价值在于通过标准化、体系化的评价机制引导商业向善,与我国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高度契合。”近日,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会长,国务院国资委原党委委员、秘书长彭华岗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在内的媒体采访时如此表示。

    彭华岗认为,近年来,无论是中央企业、地方企业、民营企业还是外资企业,在ESG的认识、理解和实践层面均有显著提升。构建中国ESG体系、提升企业ESG实践水平,是中国企业推动高质量发展、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重要路径。

    “ESG的推进不应局限于企业自身,而应贯穿产业链、供应链与价值链的全过程。目前,越来越多的‘链主’企业正牵头构建ESG产业生态,为上下游协同发展开辟新路径。”彭华岗对记者表示。

    不过,他也认为,尽管不少企业在采购等环节已初步引入ESG理念,但其关注仍较为浅层,亟需将ESG深度整合进供应商管理体系,使其成为与价格、质量、交货期、企业信用等并列的核心评估要素。例如,联想、中国移动等企业已通过供应商大会等形式积极推动ESG理念传导,展现出将ESG融入全链条管理的初步努力。

    在推动ESG本土化实践的过程中,彭华岗表示,由于发展阶段、监管体系不同等原因,国际通行的ESG标准与ESG中国标准在核心导向、实施重点、议题关注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异。具体而言,国际标准多由资本市场主导,侧重ESG对财务风险与企业长期价值的影响;而中国标准更注重政策引导,强调社会责任与国家战略的衔接。

    这种导向差异进一步体现在议题设置上。国际标准主要围绕通用ESG议题展开,而中国标准则结合我国社会文化背景、发展阶段与产业结构特点,融入了一系列本土化议题。例如,环境维度突出“双碳”举措,社会维度设置“共同富裕”等特色内容,治理维度则纳入“党的建设”相关指标,体现出与中国发展实际的高度契合。

    关于ESG中国标准如何与国际接轨,彭华岗提出应坚持“求大同、存小异”的总体思路,即在吸收全球共识议题的基础上,融入反映中国特色的ESG价值观,实现国际共识原则与我国路径的有机融合,为评判企业ESG表现提供本土化工具。

    在“求大同”方面,彭华岗表示,可基于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等国际共识框架,在环境维度关注温室气体排放管理,在社会维度重视员工福利、职业健康等共性议题,以保持与国际标准的协同;在“存小异”方面,则应充分考虑中国发展阶段、投资者结构和监管特点,增强指标设置与权重的包容性与适用性,通过多样化“ESG组合”更准确地反映企业综合表现。

    谈及未来工作重点,彭华岗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将聚焦四大方向:一是拓展供应链ESG治理,扩大中国供应商ESG评级平台的覆盖范围与应用深度;二是推动人工智能与ESG深度融合,探索AI在ESG报告编制、绩效评估等多维度的应用;三是加强ESG专业人才培养,系统培育具备跨学科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四是强化跨行业、跨领域协同,统筹政产学研资源,共同构建符合中国实际、具备国际视野的ESG生态体系。

(编辑 乔川川)

-证券日报网
  • 24小时排行 一周排行

版权所有《证券日报》社有限责任公司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240020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京B2-20250455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201377号京ICP备19002521号

证券日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证券日报社电话:010-83251700网站电话:010-83251800

网站传真:010-83251801电子邮件:xmtzx@zqrb.net

官方客户端

安卓

IOS

官方微信

扫一扫,加关注

官方微博

扫一扫,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