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吴文婧
东方财富Choice数据显示,截至10月28日,A股消费电子板块(申万二级行业)已有39家上市公司发布了2025年三季报。第三季度,有29家公司实现营业收入同比增长,其中16家公司实现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同比双增长。
上海市海华永泰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孙宇昊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整体来看,消费电子行业在今年第三季度呈现出稳健的增长态势,多家上市公司财报数据显著增长,表明消费电子行业正处于一个充满机遇的上升通道。
多家公司业绩稳中向好
具体来看,深圳和而泰智能控制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和而泰”)发布的公告显示,第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8.24亿元,同比增长14.2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49亿元,同比增长58.35%;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2.21亿元,同比增长40.01%。其中,第三季度控制器业务板块实现营业收入27.19亿元,同比增长11.29%。公司通过不断加大优质项目及客户开拓,加速产品创新及应用,从而实现营业收入的高质量增长。
惠州硕贝德无线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硕贝德”)财报显示,第三季度,硕贝德实现营业收入7.82亿元,同比增长53.0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717.67万元,同比大幅增长3052.98%。今年前三季度,该公司聚焦主业,在天线、线束及连接件、散热模组、智能传感模组等业务板块的发展持续向好,推动营业收入稳步增长。
浙江东尼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尼电子”)发布的第三季度报告显示,报告期内,东尼电子实现营业收入6.18亿元,同比增长2.5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660.70万元,同比增长11.10%;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2591.41万元,同比大幅增长111.39%。
中关村物联网产业联盟副秘书长袁帅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未来,消费电子行业发展空间较为广阔。
多元化布局全面提速
在聚焦主营业务的同时,多家消费电子上市公司凭借自身研发、产品矩阵优势,在业务拓展、产品研发和产能布局等方面持续发力,战略性布局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具身智能机器人等新兴领域。
例如,东尼电子在公告中表示,第三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实现大幅增长,主要系公司新能源业务营收毛利增加等因素导致。
奕东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奕东电子”)在回复投资者提问时称,公司切入具身机器人赛道,配合全球头部具身智能机器人头部客户开发多款FPC(柔性印刷电路板)产品。同时,奕东电子还持续拓展该产品在OLED显示、折叠屏及车载显示屏等领域的应用,开辟新的业务增长空间。
和而泰发布的投资者纪要显示,公司依托自身在智能控制器行业的技术积累,研发生产了AI玩具、空间传感器、智能床垫系统、安防报警系统、温湿度控制系统等多种智能化产品,有效提高产品附加值,并在智能家电、智能家居、智能穿戴及健康护理等领域实现广泛应用。
对此,孙宇昊表示,消费电子企业在向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等领域拓展时,其成熟的硬件研发、供应链管理能力将成为公司业务拓展的核心优势。一方面,企业可以通过结合不同市场的需求特点,对现有产品进行升级改造,开发出具有针对性的新产品。另一方面,在市场拓展上,可以利用已有的销售渠道和品牌影响力,有效提升市场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