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晓玉
9月18日,石家庄科林电气股份有限公司(证券代码:603050,证券简称:科林电气)披露2025年度向特定对象发行A股股票预案(更正后),计划通过以16.19元/股的价格定向增发募资不超过15亿元,全部用于补充流动资金。此次发行由石家庄海信能源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信能源”)全额现金认购,作为公司控股股东的关联方,本次发行构成关联交易,同时因触发要约收购义务,海信能源将申请免于发出要约。
即期回报可能被摊薄
公司承诺填补措施
此次全额认购是海信系2024年拿下科林电气控制权之后,再次真金白银支持上市公司。
本次发行前,科林电气控股股东海信网能(青岛海信网络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合计持有公司44.51%的表决权,间接控股股东海信集团控股公司无实际控制人,故科林电气目前无实际控制人。发行完成后,海信集团控股公司间接控制公司股份比例将增至47.09%,表决权比例提升至54.87%,但仍不会导致公司控制权发生变化。
公司坦言,本次向特定对象发行完成后,总股本和净资产将有所增加,短期内每股收益等财务指标可能会被摊薄。对于投资者关注的利润分配和即期回报摊薄问题,科林电气也作出了明确安排。
根据现行《公司章程》和《未来三年股东回报规划(2025—2027年)》,科林电气实施积极的利润分配政策,在满足现金分红条件时,每年度现金分红金额不低于当年可供分配利润(不含年初未分配利润)的20%,2022年—2024年公司现金分红占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的比例分别为67.72%、29.75%、30.65%,累计分红2.26亿元,充分保障股东回报。
针对本次定增可能带来的即期回报摊薄,科林电气制定了填补措施,包括强化主营业务、加强募集资金管理、严格执行现金分红等,同时控股股东、董事及高级管理人员已出具承诺,确保填补措施切实履行。
添翼数字经济智库高级研究员吴婉莹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公司承诺的填补措施具有较高可信度与可操作性,不仅延续了历史较高的现金分红政策,更通过控股股东及管理层出具书面承诺的方式强化执行约束,结合主营业务强化与资金管理优化等具体举措,预计可有效降低即期回报摊薄风险,有助于切实保障投资者权益。
行业迎来结构性变革
智能电网建设空间广阔
从行业背景来看,此次定增是科林电气顺应我国电力行业变革趋势的重要举措。近年来,我国电力行业结构正发生根本性变革。据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数据,截至2024年底,全国全口径发电装机容量达33.5亿千瓦,同比增长14.6%。其中新能源发电装机达到14.5亿千瓦,首次超过火电装机规模,风电和太阳能发电累计装机达到14.1亿千瓦,提前6年完成2030年目标。
与此同时,政策层面持续为智能电网发展保驾护航。《关于新形势下配电网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等文件明确提出要推进配电网数字化转型,构建开放共享系统。随着电力需求攀升和能源结构转型,用户对电力供应可靠性、安全性和经济性的要求不断提高,智能电网建设呈现蓬勃发展趋势,为公司主营业务带来重要发展机遇。
科林电气在预案中明确指出,此次募资主要基于三方面考虑:首先是满足主营业务发展的资金需求。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0.99亿元,同比增长4.98%,新签订单金额达51.40亿元,创历史新高。面对电网投资数字化转型和新能源接入比例提升的行业趋势,公司需要充足流动资金优化研发环境、完善产品体系和拓展营销渠道。
其次是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公司计划通过募集资金加大研发投入,在人工智能、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与智能电网的融合应用上实现突破,特别是在工商业储能、微电网系统、智能用电等领域开展核心技术研发,逐步实现关键元器件的国产替代。
第三是优化资本结构。截至2025年6月末,公司资产负债率达62.33%,融资渠道主要依赖银行贷款。本次发行将有效降低负债水平,提升偿债能力和抗风险能力,为未来发展提供更为稳健的财务支撑。
中国数实融合50人论坛副秘书长胡麒牧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科林电气此次定增将显著增强公司资本实力,在新型电力系统加速建设的背景下,充足的流动资金储备有助于公司把握行业机遇,进一步提升在智能电网设备市场的竞争地位。同时,海信系持股比例提升也体现了其对科林电气未来发展的信心,有利于公司长期战略的稳步推进。”
(编辑 上官梦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