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日报微信

证券日报微博

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公司产业 > 上市公司 > 正文

同仁堂:稳基固本 持续优化经营质量

2025-09-15 15:47  来源:证券日报网

    在国家大力推进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时代浪潮中,拥有350余年历史的北京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同仁堂”)近期交出了2025年半年度发展答卷。上半年,同仁堂紧扣“提质增效年”核心任务,面对行业周期调整与外部环境变化,凭借全产业链布局优势与精细化管理能力,实现经营基本面稳健运行,更在战略突破、品牌焕新与国际化拓展中展现出老牌药企的深厚底蕴与时代活力。

    今年上半年,同仁堂实现营业收入97.69亿元,同比增长0.06%,在规模稳定的基础上持续优化经营质量。今年上半年,同仁堂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9.45亿元,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9.42亿元,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19.53亿元。

    财务稳健筑牢经营底盘 提质增效彰显管理效能

    2025年上半年,同仁堂在营收规模保持稳定的同时,通过全流程精细化管理,实现经营质量的显著提升。上半年,同仁堂实现营业收入97.69亿元,同比微增0.06%,其中医药工业板块表现亮眼,实现主营业务收入65.62亿元,同比增长1.38%,毛利率同比增加2.6个百分点至43.99%;医药商业板块稳步推进,实现主营业务收入60.55亿元,同比增长0.40%,营收结构与行业需求高度契合,展现出较强的市场适应性与抗风险能力。

    同时,上半年同仁堂成本管控成效显著,费用管控精准高效,运营效率持续提升。上半年,同仁堂营业成本为54.43亿元,同比下降0.64%。在此期间,同仁堂销售费用为18.57亿元,同比增长12.69%,主要由于公司推进营销改革,市场拓展费用增加所致。

    具体来看,今年上半年,同仁堂深化营销改革,持续推进大品种战略与精品战略,集中优势资源,强化核心大品种全链条协同和市场主导地位,动态调整营销策略,发挥“线上+线下+全域”立体化创新营销优势;采取多元化策略,全面优化电商渠道,积极拓展医疗领域;同时同仁堂积极运用各类媒体平台,构建立体式宣传推广矩阵,扩大品牌社会影响力和市场认知度,使品牌形象深入人心。

    上半年,同仁堂管理费用6.87亿元,同比下降1.15%,研发费用保持稳定,财务费用因利息收入增加同比大幅改善,整体费用率控制合理。此外,公司推进财务共享中心建设与业财融合体系构建,打破业务与财务数据壁垒,实现报销、入库、生产、出库等业务与财务核算的联动,提升了成本核算精准度与财务处理效率,为精细化管理提供了数据支撑,进一步释放了管理效能。

    上半年,同仁堂现金流与资产负债结构保持健康,为企业发展提供充足资金保障。上半年,同仁堂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达19.53亿元,同比激增13139.22%,主要由于公司优化原料采购节奏,原材料采购支出较上年同期减少所致。

    科研加码累积发展动能 全链布局引领产业升级

    作为中医药行业的龙头企业,同仁堂始终以“大品种战略”为核心,聚焦核心单品的潜力挖掘与价值提升,构建起兼具市场竞争力与文化底蕴的产品矩阵。今年以来,围绕安宫牛黄丸、同仁牛黄清心丸、同仁大活络丸、六味地黄丸、金匮肾气丸等经典核心品种,实施“一品一策”的市场培育策略。

    同时,持续深化全产业链布局,构建从“田间”到“终端”的中医药产业生态闭环。在产业链上游,公司加强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基地建设,建立严格的药材标准与质量管控体系,实现道地药材来源可追溯、质量可控,同时积极参与行业标准制定,推动中药材种植与加工的标准化、规范化发展,从源头保障原料质量与供应稳定。

    在产业链中游,推进智能制造与绿色生产协同发展,大兴分厂物联网数字化生产车间建成投用,亦庄分厂光伏项目落地实施,既提升了生产效率,又践行了绿色低碳发展理念;构建供应链运营平台,推进生产相关业务数据标准化建设,提升供应链协同效率。

    在产业链下游,截至上半年末,同仁堂商业拥有门店1281家,其中新增30家,上述门店中有756家设立了中医医疗诊所,有926家取得“医疗保险定点零售药店”资格。上半年,持续开展门店+诊所“焕彩行动”,推动重点门店升级,培育打造文化体验、医药品鉴为主导的体验式、场景化中医药消费场景和新中式养生新地标。

    同时,今年上半年,完善质量管理体系,开展质量风险排查和飞行检查;推进中药材数字化鉴别、制剂过程在线检测技术;加强中药材前端质量把控,提升中药材检验效率,优化检测流程;深化“生产统令”管理,加强采购、生产管控垂直管理力度,有效制定包材辅料采购计划,完善生产计划、物料管理等方面的管理流程,细化实施颗粒度,赋能降本增效。

    随着科研创新持续加码,持续累积企业发展动能。今年上半年,公司紧跟国家中医药发展政策导向,重点推进药品适应症拓展,深入挖掘人用经验价值。上半年,同仁堂对巴戟天寡糖胶囊、同仁乌鸡白凤丸、同仁牛黄清心丸等重点品种进行二次开发,完善大品种基础资料;开展儿感清口服液等潜力品种探索性研究,挖掘品种价值;开展“三性融合”调控传统丸剂成型与过程测量关键技术装备集成研究,进行生产质量问题攻关;通过壮骨药酒等药酒类产品的有效性与安全性评价研究和露酒类新产品的研发协同推进,以寻求酒类产品的创新突破。

    政策赋能引领发展新程 百年招牌书写时代新篇

    从1669年(清康熙八年)创立至今,同仁堂历经三百五十余载风雨洗礼,始终坚守“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的古训,将“诚信”与“品质”刻入品牌基因。2025年上半年,公司以文化赋能为核心,通过多元化活动与场景化体验,让中医药文化从典籍走向生活,让百年品牌与时代同频共振。

    今年上半年,举办第二届“同仁堂日”系列活动,以沉浸式体验让消费者感受中医药文化魅力;开展“家庭药箱进万家——健康养老中医康养启动会暨‘清心健脑活络操’推广行动”,将中医药养生理念与健康服务送至百姓身边;打造地铁站沉浸式中医药文化体验空间,让乘客在出行途中感受中医药文化的深厚底蕴;御药传奇冠名“北京中轴线铛铛车”,让中医药文化与城市文化地标深度融合;设计五子衍宗系列、乌鸡白凤系列产品卡通IP形象,以年轻化语言拉近与消费者的距离。

    这些举措不仅强化了品牌的文化属性,更让中医药文化以更鲜活、更贴近生活的方式融入现代社会,推动中医药养生理念的普及,让百年品牌在新时代焕发文化新活力。

    此外,国际化布局持续突破,让中医药文化与产品走向世界舞台。作为中医药“走出去”的重要载体,同仁堂始终致力于推动中医药文化与产品的国际化传播。

    上半年,持续稳步推进国际化战略,拓展国际市场,扩大中医药文化和同仁堂产品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今年上半年,加大公司产品在海外的注册推进力度。同仁堂国药积极面对国际市场挑战与机遇,在中国香港地区新增1家门店,并积极推进部分门店升级改造,持续赋能零售业务,拓展线上线下销售渠道,丰富销售网络布局。同仁堂国药大埔生产研发基地通过中国香港GMP、ISO22000认证,加强生产布局改造升级,优化产能,有效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

    在中医药振兴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的时代背景下,同仁堂迎来进一步的发展机遇。2025年3月份,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提升中药质量促进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构建覆盖中药资源保护、种植规范、科技创新到质量监管的全产业链政策框架;2025年4月份,国家药监局、海关总署扩大牛黄进口试点,缓解原料紧缺难题,同期七部门联合推出《医药工业数智化转型实施方案(2025—2030年)》,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医药产业链深度融合。

    同仁堂精准把握政策导向,将政策红利转化为发展动能,在中药材质量管控、数智化生产、创新研发等领域精准发力,不仅实现自身经营的平稳过渡,更以行业龙头的担当,为中医药产业现代化、标准化发展提供了可借鉴的“同仁堂样本”。

    (CIS)

-证券日报网

版权所有《证券日报》社有限责任公司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240020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京B2-20250455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201377号京ICP备19002521号

证券日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证券日报社电话:010-83251700网站电话:010-83251800

网站传真:010-83251801电子邮件:xmtzx@zqrb.net

官方客户端

安卓

IOS

官方微信

扫一扫,加关注

官方微博

扫一扫,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