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杜雨萌
9月15日,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以下简称“中国企联”)在北京举行新闻发布会,正式发布“2025中国企业500强”榜单。这是中国企联连续第24次向社会公布“中国企业500强”榜单。
根据榜单,排名前10位的企业依次为:国家电网、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中国石油化工集团、中国建筑、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银行、中国铁路工程集团、京东集团。
发布会上,还同步发布了“2025中国跨国公司100大”及跨国指数、“2025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军企业100强”和“2025中国大企业创新100强”等多个榜单。
中国企联党委书记、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朱宏任介绍,从规模上看,“2025中国企业500强”营业收入达110.15万亿元,较上一年度有所增加。入围门槛实现23连升,达479.60亿元,提升5.79亿元。资产总额为460.85万亿元,同比增长7.46%。
从产业结构来看,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企业入围数量不断增加。“2025中国企业500强”中有39家新入围或重新入围企业,其中,汽车及零部件制造、物流及供应链企业增量最为显著,共有6家新入围。
从创新活力来看,研发强度再创新高。数据显示,“2025中国企业500强”共投入研发费用1.73万亿元;研发强度创下1.95%的新高,连续8年提升。创新成果产出质量持续提升,“2025中国企业500强”持有有效专利总数224.37万件,较上年增加21.40万件,增长了10.54%。
此外,“2025中国企业500强”的发展协调性也有所增强。其中,制造业、服务业和其他行业对营收总额增长的贡献分别为40.48%、40.29%和19.23%,不同类型企业协调发展。
朱宏任认为,作为产业发展的引领者和市场主体中的“关键少数”,未来,以中国企业500强为代表的大企业需在以下四个方面更好地发挥其作用:
一是在创新驱动发展中发挥“主引擎”作用。大企业应加大对基础研究和关键共性技术的长期稳定投入,依托我国丰富的应用场景,加速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同时,牵头构建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新型协同创新体系,将规模、资金和人才优势转化为引领产业向价值链高端攀升的强大动能。
二是在培育新质生产力中发挥“主力军”作用。大企业需紧密结合自身资源禀赋,持续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投入,在人工智能、生物制造、绿色能源等领域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支柱产业,引领产业体系加速转型升级。
三是在引领产业转型升级中发挥“排头兵”作用。大企业应通过构建工业互联网平台等方式,将数字化能力向产业链上下游的中小企业溢出和赋能,带动整个产业生态的数字化水平系统性提升。
四是在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中发挥“压舱石”作用。在当前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下,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的安全稳定是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要求。大企业作为产业链的核心,应发挥其在市场、技术和标准等方面的优势,联合行业上下游、产学研用各方力量,共同打造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竞争力强的现代化产业生态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