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日报微信

证券日报微博

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公司产业 > 上市公司 > 正文

长虹能源布局固态电池 旗下长虹聚和源研究提速

2025-05-28 11:38  来源:证券日报网 

    本报讯 (记者贾丽)新能源汽车在全球范围内的普及,机器人、AI眼镜等终端对电池需求的不断增长,为固态电池未来的发展打开了广阔空间。四川长虹电子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微信公众号长虹发布显示,作为新能源电池领域的重要参与者,四川长虹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长虹能源”)旗下深圳长虹聚和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长虹聚和源”)也在一直致力于固态电池的研发与生产。

    固态电池是一种使用固体电极和固体电解质的电池,由于取代了以往锂电池的电解液,电池能力密度得到大幅提升。固态电池也成为了电动汽车和储能系统的主要选择。

    在全球电池版图中,长虹能源早已占有一席之地。据悉,公司具备年产35亿只(组)碱锰电池、5亿只18650等各型号锂离子电池及1亿只以上小型聚合物电池的产销能力,销售地图覆盖超过100个国家,其中,碱性电池更是连续13年稳居全球第四、中国第二。2023年4月份,长虹能源并购聚和源公司,开始布局物联网、低空经济等前沿赛道。

    

    如今,长虹聚和源已经发展成为集聚合物锂离子电池研发、设计、制造和销售为一体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深圳市“专精特新企业”,并且成为了国内智能穿戴锂电池行业标准制定者,现有深圳、湖南两大制造基地,具备年产超1亿只聚合物锂离子电池的产销能力。

    虽然前景明朗,但固态电池要达到技术量产仍然有几座“大山”需要翻越。据长虹聚和源相关负责人介绍,固态电池在材料、生产工艺及设备、生产成本,以及电解质成膜环节等仍然面临着众多科学难题,导致其在工艺等方面均未成熟,达到量产更是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面对技术难题,长虹聚和源提前谋划、积极布局,从界面优化、材料创新、工艺改进等方面不断创新探索。“我们积极与国内知名高校合作共同研发固态电池,聚焦电解质材料、界面优化等关键技术。”长虹聚和源相关负责人介绍道。

    目前,长虹聚和源已经成功研发出凝胶电解质技术,该技术可以很好地解决界面接触难题,表现出了良好的兼容性、高安全性,同时还可原位固化。“目前该技术已经处于中试阶段,预计今年将搭载在机器人上。”公司负责人称。

    据相关市场研究机构预测,2025年我国固态电池市场空间将达到30亿元,2030年有望达到200亿元。对此,长虹聚和源充分发挥前瞻性,制定了详实的发展计划。目前,长虹聚和源已启动固态电池试验线建设,预计今年实现半固态电池量产,2030年推进全固态电池商业化。

    长虹聚和源相关负责人表示,长虹聚和源在固态电池电解质、界面等关键环节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未来,长虹聚和源将持续聚焦材料创新、工艺优化及生态协同等方面,探索超离子导体、新型固态电解质,突破固态电池专用设备技术难题,推动固态电池测试标准、安全认证体系完善,加速固态电池商业化进程。

(编辑 张伟)

-证券日报网
  • 24小时排行 一周排行

版权所有《证券日报》社有限责任公司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240020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京B2-20250455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201377号京ICP备19002521号

证券日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证券日报社电话:010-83251700网站电话:010-83251800

网站传真:010-83251801电子邮件:xmtzx@zqrb.net

官方客户端

安卓

IOS

官方微信

扫一扫,加关注

官方微博

扫一扫,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