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日报微信

证券日报微博

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公司产业 > 上市公司 > 正文

敦煌种业双轮驱动夯实业绩基本盘 多措并举提升盈利能力

2025-05-20 20:05  来源:证券日报网 

    本报记者 刘欢

    5月20日,甘肃省敦煌种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敦煌种业”)召开2024年度暨2025年第一季度业绩说明会,公司副董事长、总经理王栋,董事会秘书张玉财,财务总监武兴旺等管理层就行业态势、公司业绩驱动因素、未来战略规划等焦点问题与投资者展开深入交流,传递出公司在复杂市场环境下的稳健经营能力与清晰战略定力。

    2024年,玉米种子市场呈现显著供过于求态势,虽然制种面积较上年有所下降,但制种单产大幅提升。据统计,2025年杂交玉米种子供需比达175%,处于供大于求偏重态势,市场竞争加剧。在行业整体承压下,企业表现分化,大部分企业库存高企,种子滞销风险凸显。

    在此背景下,敦煌种业凭借差异化经营策略实现逆势增长。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1.56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987.64万元,同比增长22.26%。今年一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95亿元,同比增长34.1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388万元,同比增长61.85%。

    针对业绩增长动因,王栋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公司主要依托‘种子+食品’双产业协同发力。种子产业依托优势品种,加大市场营销力度,自有品种销售实现大幅增长,市场竞争力较强的产品带动整体利润增长;同时,加强制种生产全过程各项技术措施落实,玉米制种亩产大幅增加,有效降低了生产成本。食品产业积极应对全球贸易摩擦及原料成本上涨等挑战,通过强化市场研判,深化精深加工及提升生产效率,调整产品结构及内外销比例,实现量价齐升,经营质效大幅提升。”

    创新,是种子企业发展的第一原动力。作为国家农作物种业(玉米)阵型企业,敦煌种业始终将科研创新作为核心竞争力。张玉财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公司目前依托敦煌种业研究院,已建成覆盖全国玉米主产区的‘一院六站’商业化育种体系,建立了1900平方米的标准化种质资源库,玉米种质资源保存数量9.85万份;建成生物育种实验室和单倍体工程化育种平台,开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商业化育种管理系统,实现了科研育种全过程信息化管理。围绕新品种研发,组建了院士专家工作站和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目前已搭建起了较为完善的科研育种创新体系。”

    2024年,敦煌种业引进优异种质资源190份、区域优势品种亲本120份,新选育稳定自交系15个、骨干自交系12个,落实测交、品鉴、品比等品种(组合)测试面积575亩,测试组合20706个。全年共有13个玉米杂交新品种通过国家和省级审定,其中国审6个、省审7个,另有54个新品种参加国家和省级各类审定试验。

    在回答《证券日报》记者关于“公司在业绩提升方面有哪些计划”的提问时,王栋围绕“创新驱动、市场拓展、产业结构优化”提出了具体路径,他表示:“一方面公司将坚持以科研创新为引领,持续加大科研育种投入,加快生物育种技术创新应用和重大突破性品种的选育进程,为种子产业发展提供有力的品种支撑。另一方面,公司将持续完善市场营销体系建设,加快自有品种销售和推广力度,提升市场占有率。同时,优化食品产业结构,加大番茄酱、番茄粉、脱水菜等产品销售力度,持续拓展国内外市场,有效扩大市场份额。”

(编辑 郭之宸)

-证券日报网
  • 24小时排行 一周排行

版权所有《证券日报》社有限责任公司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240020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京B2-20250455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201377号京ICP备19002521号

证券日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证券日报社电话:010-83251700网站电话:010-83251800

网站传真:010-83251801电子邮件:xmtzx@zqrb.net

官方客户端

安卓

IOS

官方微信

扫一扫,加关注

官方微博

扫一扫,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