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刘会玲
12月16日,由中恒集团和上海中医药大学共建的“三七研究中心”完成签约并正式揭牌。
《证券日报》记者在现场获悉,中恒集团预计将在未来5年内投入不低于1000万元用于“三七研究中心”发展。根据规划,中心将在5年时间里建设成推动中医药产业化、成果孵化转化与技术转化基地。
在研发方向上,双方将携手通过三七研究中心对中恒集团年营收30亿元级别的“血栓通注射剂”进行二次开发升级,并开展三七药材、饮片及三七单体皂苷、有效部位、天然药物、复方中药的新药及保健品研发,完善现有上市大品种的标准化研究和中药大品种培育。
这也是中恒集团“加强技术研发和产品创新,着力打造广西医药龙头企业”战略的新落点。今年以来,中恒集团不断加大研发投入,既整合全国知名院校和研发机构的资源,还通过并购重组优质医药制造研发资产联姻收购两家A股公司的方式,加速打造成为医药科技和健康食品创新型龙头企业。
对血栓通进行二次开发
根据双方共建研发中心的研发方向,摆在首位的就是,对中恒集团现有核心主打产品血栓通注射剂等的技术升级及质量提升增加新的适应症、新剂型、新的给药途径等二次开发。同时,研发中心还将开展广西民族药资源研究开发、标准提升等。
据介绍,该中心将充分利用各自优势与资源,建立博士后工作站、院士工作站、专业硕士培养基地等。条件成熟时,联合申报建设成为国家级工程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以及成为中药及相关产品的研发、技术转让、技术咨询、技术服务的创新平台。
中恒集团董事长焦明表示,共建“三七研究中心”,是中恒集团在实现资本运营和创新驱动过程中,提高中药研发实力,角逐中药市场竞争的又一举措;是开展校企合作,深度融合“产学研”的重要体现。
此次三七研究中心的成立,也凸显了中恒集团在医药领域的强大资源整合能力:除了中恒集团董事长焦明之外,还有中国科学院院士林国强,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副主任、上海市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张怀琼,上海中医药大学校党委书记曹锡康、校长徐建光等均出席揭牌仪式。
中恒研发转型:并购加速
企业转型升级要靠创新,作为广西医药龙头企业,中恒集团不仅仅在整合院校和研发机构资源,也在通过并购重组的方式,加速研发转型。
公司相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2019年以来,针对企业受政策影响大、产品管线单一、研发投入不足等难点问题,中恒集团以研发、并购为推手,“拓宽领域、加大纵深”,推动产业链的完善建设,致力打造大健康产业平台。中恒集团将医药科技研发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明确提出了“政策学术驱动营销、研发大平台、智能制造、并购扩张”等战略。其中重点提及“整合研发资源,创建更多研发平台,提升研发实力。”
在公司内部,中恒集团从生产型向研发营销型转型,并加大研发投入、加快推进研发大平台建设。这也加速了企业业绩的提升,中恒集团2019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总收入27.5亿元,同比增长11.8%;实现归母净利润5.8亿元,同比增长20.8%。
同时,中恒集团还积极围绕医药产业链开展优质项目并购。医药方面开展对萌芽期、成长期、成熟期等不同阶段项目及生物医药企业的并购,同时探索打造“以医药制造为主业,兼顾医疗器械—健康食品—医药商业—医疗服务”的产业链发展,着力解决核心产品品种单一问题。
据悉,中恒集团目前已收集了涉及医药工业、医药商业、医疗服务、医疗器械、创新药研发等医药大健康领域意向项目60余个。
最近一个多月中恒集团并购成果频频。11月12日,公司设立2亿元医药健康产业基金;11月22日宣布与景峰医药(000908)进行战略合作,在原料药、化学药、仿制药领域开展业务合作,布局相关领域优质项目,并有望在股权方面合作埋下并购伏笔。11月25日,又公告拟收购莱美药业(300006)股权,向生物医药领域布局拓展。
(编辑 才山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