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日报APP

扫一扫
下载客户端

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基金频道 > 基金动态 > 正文

主动权益向左 被动指数向右 公募基金奏响差异化竞争主旋律

2019-10-22 06:15  来源:中国证券报

    目前,基金公司正密集发行基金产品。一方面,具有机构需求导向、能带来规模效应的被动指数基金正在密集发行;另一方面,由明星基金经理担纲的主动权益类产品也在频频面世。这背后折射出公募机构不同的战略选择。

    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发现,当下,公募机构在差异化竞争的道路上加速分化。一些机构正瞄准指数与量化投资等领域,打造专业领域的名牌产品,另一些机构则在权益类资产投研上加码,寻找资产管理大时代中的专业定位。业内人士表示,差异化发展将是未来公募基金行业发展的主旋律,公募机构需要找准自己的战略定位。

    基金产品同台竞技

    临近年末,各大基金公司正在密集发行基金产品。数据显示,10月21日,共计有179只基金产品(不同份额分别计算)正在发行。

    在基金产品同台竞技中,有一些结构性现象值得关注。统计发现,在179只正在发行的基金产品中,债券类基金(包括中长期纯债型基金、短期纯债型基金、被动指数型债券基金等)占绝大部分,此外则是主动权益类基金(普通股票型、偏股混合型、灵活配置型、平衡混合型)有32只,占比约为18%,被动指数型基金有30只,占比约为17%。

    从基金管理人的角度看,也有结构性的区别。例如广发基金当前新产品主打债券基金和被动指数基金,目前正在发行的产品有中长期纯债型基金广发汇阳三个月、广发景安纯债、广发景辉纯债、广发景富纯债、被动指数型债券基金广发中债农行债总指数A/C、被动指数型基金广发粤港澳大湾区创新100ETF和广发中证央企创新驱动ETF联接A/C。同样,易方达基金目前发行的产品也主打中长期纯债型基金、偏债混合型基金、被动指数型债券基金和被动指数型基金。而与此同时,新发主动权益类产品的基金管理人则相对分散,银河基金目前正在发行三只纯债型产品及一只偏股混合型基金;国泰基金则在发行两只中长期纯债型基金和一只偏股混合型基金。

    中国证券报记者观察发现,当前新发基金产品中,规模排名靠前的公司多集中在固收类产品和被动指数类产品,而不少中小型公司则重点在发行主动权益类产品。

    基金公司各有所好

    当前,基金公司密集发行产品的背后是临近年末机构资金配置需求及近期权益类资产表现较好等因素在推动。此外,新发基金产品的结构性特点,折射出公募机构不同的选择和安排。

    “传统意义上,基金公司的战略选择分为两大类:固收类投资和权益类投资。目前正在实现更深层次分化,即固收类、主动权益类、被动指数类投资等。当前来看,不少基金公司正在被动指数类投资上下功夫,这类基金产品背后有强烈的机构资金需求,参照国外的发展经验,被动指数投资也是主流资产管理机构的重点发展领域。”上海一家大型公募机构人士表示。

    目前有不少公募机构正强化在被动指数产品方面的市场地位,包括内部的组织架构、系统设备和人员配置及外部渠道沟通、资金对接等。某保险系基金公司甚至明确表示未来将全面铺开被动指数产品序列。

    但与此同时,国内不少公募机构仍然在主动权益投资方面斩获颇丰。除了吸引申购资金近500亿元的兴全合泰混合基金外,近期也有不少基金公司重点推出主动权益类产品。例如中银基金正在发行的偏股混合型基金中银创新医疗、中航基金的普通股票型基金中航创新驱动A/C、信达澳银基金的灵活配置型基金信达澳银新机遇灵活配置A/C等。

    一招鲜VS高大全

    事实上,不论是被动指数投资还是主动权益投资,多是因地而异、因时而异选择的结果。

    前述上海大型公募机构人士认为,无论是选择固收投资还是权益投资中的主动和被动之分,都应该根据资产管理行业大环境和公司自身的战略需求来决定。“我们也参与了债券基金的热潮,对保本基金、分级基金等也没有放弃机会。如今,在主动权益和被动指数的选择上,我们是慎重的。公司需要一定规模的支撑,因此对接机构资金的被动指数产品是很好的工具;同时,公司还要打造市场知名度,金牌主动权益投资经理也是必不可少的。”

    一家中小规模的公募机构则明确向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将集中精力加大在主动权益类资产的投研。“一是被动指数产品的竞争日趋激烈,已成为一片红海,而且被动指数产品需要庞大的技术、人才和资金投入,最终的产出需要相当大的规模,否则容易入不敷出,现阶段不具备这样的资源和实力,也不具备竞争窗口。二是我们在主动权益领域的投研积累、渠道优势和客户维护都较好,我们选择用充足的资源去打造权益投资的拳头产品和明星基金经理。”该基金公司管理人士表示。

-证券日报网
  • 24小时排行 一周排行
  • 深度策划

多地密集走访调研上市公司

通过调研认真解决上市公司发展中面临的具体困难和问题,加大对优质上市公司……[详情]

版权所有证券日报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80014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181903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567号京ICP备17054264号

证券日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证券日报社电话:010-83251700网站电话:010-83251800

网站传真:010-83251801电子邮件:xmtzx@zqrb.net

证券日报APP

扫一扫,即可下载

官方微信

扫一扫,加关注

官方微博

扫一扫,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