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日报APP

扫一扫
下载客户端

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财经频道 > 两会进行时 > 正文

专家热议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赤字率和赤字水平逐步回归常态化 实际贷款利率有望进一步降低

2021-03-05 20:33  来源:证券日报网 朱宝琛

    本报两会报道组 朱宝琛

    对于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给出了答案。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提质增效、更可持续。考虑到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和经济逐步恢复,今年赤字率拟按3.2%左右安排、比去年有所下调,不再发行抗疫特别国债。

    “我们预计,积极的财政政策将提质增效、更可持续,保持适度支出强度,加大对保就业保民生保市场主体的支持力度。”华兴证券(香港)首席经济学家兼首席策略分析师庞溟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考虑到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和经济逐步恢复,今年赤字率拟按3.2%左右安排,结合GDP增长目标,意味着今年赤字规模将有所下降。在保持对经济恢复的必要支持力度以及政策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的同时,赤字率和赤字水平逐步回归常态化,避免政府杠杆率和财政风险过度上升,并预留未来财政政策的空间。

    他进一步表示,地方政府专项债券3.65万亿元的额度加上结转2020年的1494亿元中小银行资本金专项债额度,2021年地方政府专项债总发行规模有可能超过3.8万亿元,既接续了在建工程与去年国债投向,又有利于防范和化解地方债务风险,更能合理扩大使用范围,继续支持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大工程,推进新型基础设施、新型城镇化、交通水利等重大工程建设,使政府投资更多向惠及面广的民生项目倾斜,提升公共服务水平。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精准、合理适度。把服务实体经济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处理好恢复经济与防范风险的关系。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与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保持宏观杠杆率基本稳定。

    财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伍超明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预计全年社融和M2增速分别在11%和10%左右;2021年宏观杠杆率的分子端债务增速大概率在10.7%左右,分母端名义GDP将增长11%左右,全年杠杆率将基本平稳甚至略有下降,同时受分母端名义GDP增速前高后低影响,走势上大概率先降后升。

    此外,实际贷款利率有望进一步降低。一方面随着市场利率的上升,名义贷款利率也将有所提高,但通胀水平有望从低位较快回升,企业实际贷款利率或将下降;另一方面报告强调继续引导金融系统向实体经济让利,也有利于实际贷款利率的下行。

    庞溟表示,考虑到对房地产融资、地方债融资和影子银行融资的收紧,宽信用环境已经接近尾声,紧平衡可能在一段时期内成为常态。预计货币将坚持稳健的总体取向,灵活调整、操作精准、量价合适、合理适度,流动性投放边际收紧,逐步退出阶段性宽松,并综合考虑和权衡通胀、就业、汇率等货币政策多目标的动态均衡。

    “货币政策将更多地通过综合运用多种政策工具特别是数量工具来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庞溟说,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体系也将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线,通过精准滴灌来加大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金融支持、使其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普惠小微贷款同比增长目标相比2020年下调10个百分点,在连续两年较高增长的基数效应下进行一定的步伐调整。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与去年相比,今年的货币政策将从对冲经济下行压力转向把握好稳增长、防风险与控通胀之间的综合平衡。

    首先,“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与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意味着今年货币投放量要小幅减速。“紧信用”下,今年M2和存量社融增速将比2020年低1个至2个百分点。这是2021年货币政策“转弯”的一个体现。

    其次,在年初市场利率已普遍升至政策利率附近后,“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意味着今年资金面出现趋势性收紧的可能性不大。未来市场利率将围绕政策利率宽幅波动,预计全年利率中枢与年初水平相比,不会出现大幅抬升,整体呈现“稳货币”特征。

    第三,考虑到今年的经济增长及物价走势,年内实施加息提准的可能性很小,这也是货币政策“稳”字当头、不“急转弯”的一个具体体现。

    第四,“有保有压”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将是今年的主要发力点,“保”的重点是科技创新、绿色发展和小微企业,“压”则会指向房地产金融,城投平台融资环境也会有所收紧。

    最后,报告要求“推动实际贷款利率进一步降低”,应当主要是指今年实体经济中的企业一般贷款实际贷款利率还会进一步小幅下降。这会消除市场对今年贷款利率转而大幅上行的担忧。

    “不过,今年涉房贷款等流向非实体经济的贷款利率仍有可能出现上升,这是报告中坚持‘房住不炒’,实施结构性信贷政策的一种体现。”王青说。

(编辑 上官梦露)

-证券日报网
  • 深度策划

多地密集走访调研上市公司

通过调研认真解决上市公司发展中面临的具体困难和问题,加大对优质上市公司……[详情]

版权所有证券日报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80014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181903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567号京ICP备17054264号

证券日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证券日报社电话:010-83251700网站电话:010-83251800

网站传真:010-83251801电子邮件:xmtzx@zqrb.net

证券日报APP

扫一扫,即可下载

官方微信

扫一扫,加关注

官方微博

扫一扫,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