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证券日报两会报道组 桂小笋
“金发科技26年来只在2013年并购过一次印度上市公司Hydro S&S Industries Ltd(现已更名为KINGFA SCI. & TECH.(INDIA),LTD.),在外界看来,公司的风格偏‘保守’,但是,近年来无数计提商誉减值的案例已经证明,盲目并购并不可取。”全国人大代表、金发科技董事长袁志敏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独家专访时,详细解读了金发科技的细分行业龙头发展路。
“金发科技在发展主业、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和提升公司内在价值的基础上,将积极通过内生式和外延式发展相结合的方式寻求更多的发展机会,未来若有优质资产,估值合理,且符合公司战略规划、符合国家产业政策,金发科技将不排除通过兼并并购重组、参股投资等方式进行布局,以提升公司整体实力,实现可持续发展,更好地回报广大投资者。”袁志敏解释,“在并购标的选择上,更看重其本身的业务和研发能力,是否能和金发科技现有的业务开成协同效应。”
查阅公开资料可知,2013年,金发科技成功收购了印度上市公司HydroS&SIndustriesLtd(现已更名为KINGFASCI.&TECH.(INDIA),LTD.),并在后续的经营管理中实现了良好的协同效果。“金发科技已完成国内七大生产基地和海外的印度金发、美国金发、欧洲金发三大子公司的全球布局,建成了覆盖全国辐射全球的营销网络,缩短了对主要客户的服务半径,高效为客户提供点对点服务,并建立了一支行业专家队伍,更好地提供材料专业服务,同时借助金发科技品种齐全的功能化改性产品体系,通过联合创新,释放客户的隐性价值,满足客户个性化需求。目前,金发科技国外市场营收和利润的所占比重还不是很高,我们将继续开拓国外市场,充分利用好当地的研发资源、人才资源和渠道优势,不断推进金发科技的全球化进程。”袁志敏介绍,从海外的业务发展来看,公司部分业务在海外“做的不错,也有一些业务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走出去的策略是大势所趋。“经济现在面临着转型,企业也应该向更高质量发展进行转变,金发科技26年来的增长,大多依靠内延式发展,形成了研发功底深厚、团队建设良好、优秀的风控能力和市场拓展能力等特征,公司也一直在寻找机会,推动企业向更高处发展。而随着大湾区政策的发布,在引进人才,企业走出去上,未来的机遇会更多。”袁志敏说。
在2018年,袁志敏曾经提出,要推动公司从中型企业向大型企业发展,为配合这一目标,金发科技从人才、管理、技术、资金等多领域制定了详尽的解决方案。
例如,在技术引领方面,建设基于全球协同的“13551”研发体系(1个中央研究院、3个国际研发中心、5个分技术中心、5个化工新材料孵化基地和1个产学研协同创新中心),在“中国制造2025”和“十三五”的政策支持背景下,以改性塑料研发为突破口,着力提高科技创新能力,通过对各个环节进行高质化、绿色化、智能化的技术创新,主动开展技术升级,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提升公司的整体竞争力。
“中国的企业要转化原来的纯粹的价格竞争模式,投入更多的研发,让产品的技术含量更高,产生差异化竞争的能力,才能高质量发展。”袁志敏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