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两会报道组 张歆 桂小笋
“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新的历史时期赋予上海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上海推动自身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重要抓手。科技创新始于技术,成于资本,金融的作用不可或缺”,3月9日11:30,全国人大代表、中国银行副行长许罗德在上海团全国人大代表全体会议后独家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做出上述表示。
对于加强金融与科技互动,助推上海科技中心建设,许罗德提出了三项具体意见:
第一、围绕需求导向,构建与科技企业全生命周期相适应的综合金融服务体系。
许罗德表示,要根据科技型企业需求,构建相应金融服务体系。在企业初期阶段,着眼于缓解企业的融资瓶颈难题,助推银行、证券、基金、保险、资管、担保、保理等金融配套合作,建立“投贷联动”、“投保联动”等服务机制,形成“投智+融资”平台,为该类企业提供多元化的融资渠道。对于成长期、成熟期的企业,为促进创新成果转化为社会生产力,保障其后续研发投入,建议探索建立有序的知识产权交易市场,实现知识产权质押、交易、处置全金融服务,为其注入金融动力。
第二,围绕创新导向,打造科技产业链生态圈。
许罗德指出,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需要一批具有竞争力的核心科创企业,推动其占据全球产业链的主导位置。这一方面政策上的支持和企业自身的努力。同时也需要金融机构围绕企业全球化经营的细分要求,进一步整合全球金融资源,构建以全球现金管理为核心,包括供应链金融、贸易金融、跨境服务、跨境贸易撮合等在内的综合服务,助力科创企业构建科技产业链生态圈,提升国际竞争力。
第三,围绕人才导向,加强科技与金融人才互动。
许罗德认为,凭借上海人才高地优势,探索迈进人才顾问制,鼓励人才双向流动,发挥跨界人才的溢出效应,推动技术人才与金融人才跨界交流。建议在上海积极推动成立科技金融专家库,吸纳创业投资人才,投资市场活跃丰富,复合型人才入库,为科创投资、融资项目提供专属顾问服务。定期公布科技金融产业报告,解析前沿科技创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