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日报APP

扫一扫
下载客户端

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财经频道 > 产业风向 > 正文

化妆品行业屡涉虚假宣传:欧莱雅、倩碧等多品牌卷入

2019-11-28 16:56  来源:搜狐号

    近日,重庆市人民政府网站公布了十大虚假违法广告典型,欧莱雅(中国)有限公司违法广告案位列其中。因虚构使用商品的效果,欧莱雅(中国)公司被处罚款20万元。据悉,此次并非欧莱雅(中国)有限公司第一起由于虚假广告被罚的案例,2019年8月和10月,欧莱雅公司也曾因发布虚假广告而被有关机构施以行政处罚。

    根据重庆市场监管局公告,因在重庆某百货有限公司“欧莱雅”专柜发布印刷品广告中的内容含有“肌肤犹如新生愈颜、弹润、透亮”“无论年龄,无论肌肤状态、8天肌肤犹如新生”“众人见证8天奇迹”“68800人已经见证奇迹水带来的肌肤新生”等用语,欧莱雅方面被认定虚构使用商品的效果,违反了《广告法》第二十八条第二款第(四)项之规定。2019年6月,重庆市江北区市场监督管理局作出行政处罚,责令当事人停止违法行为,并处罚款20万元。

    此次并非该公司第一起由于虚假广告被罚的案例。据有关媒体报道,欧莱雅(中国)公司分别在2019年8月、2017年6月和2016年9月,被上海静安区市场监管局、上海徐汇区市场监管局和上海浦东新区市场监管局处罚10到20万元不等。

    欧莱雅的事件并非孤例,反观整个化妆品行业,此类事件频频爆出,有律师认为,其中原因或与我国对化妆品虚假宣布的处罚力度不大,相关违法成本低等因素有关。

    大品牌如法国欧舒丹以及雅诗兰黛旗下倩碧等品牌都曾发生过因广告宣传语误导消费者而被相关机构点名处罚的事件。我国本土企业如相宜本草也曾两度因产品虚假宣传被工商部门处罚。

    “1小时24分钟,天猫美妆成交额突破去年全天纪!dquo;在2019年双11“战场““,美妆市场又交上了一份满意的成绩单。

    “化妆是对自己应有的尊重”、“保养要从娃娃抓起”、“颜值社会,脸是王道”……近年来,“学会投资自己”这一思想被年轻人所倡导,与之相关的产业也受此带动。其中,化妆品行业较为突出。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9上半年中国化妆品零售总额1462亿元,同比增长13.2%。处于发展红利阶段的化妆品企业当然不愿错失大好时机,直播带货、KOL文字及短视频种草等营销宣传手段层出不穷,“这是化妆品行业好的发展趋势”。

    化妆品企业在红利的驱使下从各方面不断对自身产品及服务进行优化,从而增加其竞争力。但在这种快节奏的竞争下,部分企业为了快速推广产品、获取流量,似乎出现了跑偏现象……

    近些年来,部分化妆品企业为了推广自身产品,增加消费流量,对部分产品进行绝对美化,致使宣传文案中提到的产品功效虚高于实际,甚至完全不符合实际,此类现象普遍存在。

    为此,有关部门也颁布了相关条例对虚假宣传等行为进行明令禁止。既然相关法律存在,那为什么部分化妆品企业还会屡屡犯错呢?这或许与处罚力度较小有关。

    我国化妆品行业虚假宣传的现象较多,主要是我国对化妆品虚假宣布的处罚力度不大,违法成本低,企业对于产品的虚假宣传、夸大宣传往往趋之若鹜。

    以此次欧莱雅为例:重庆市江北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对欧莱雅(中国)公司作出行政处罚,责令当事人停止违法行为,并处罚款200000元。这个处罚结果对于这家全球第一大化妆品集团似乎不痛不痒。

    相比于巨大的销售额,那点微不足道的罚款根本不值一提。或许有些企业正是抱着“低成本的违法行为换来高额营收”的心态来看待虚假宣传一事,监管部门可从加大处罚力度着手,继续加强对此类事件的管控。

-证券日报网
  • 24小时排行 一周排行

版权所有证券日报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80014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181903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567号京ICP备17054264号

证券日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证券日报社电话:010-83251700网站电话:010-83251800

网站传真:010-83251801电子邮件:xmtzx@zqrb.net

证券日报APP

扫一扫,即可下载

官方微信

扫一扫,加关注

官方微博

扫一扫,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