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日报微信

证券日报微博

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汽车频道 > 汽车行业 > 正文

上市车企上半年业绩分化 新能源汽车成“胜负手”

2025-09-01 00:50  来源:证券日报 

    本报记者 刘钊

    Wind数据显示,截至目前,申银万国汽车行业分类的310家上市公司2025年半年报已全部披露完毕。上半年,上市车企合计实现营业收入2.05万亿元,同比增长7.93%;实现归母净利润860.63亿元,同比增长3.02%,在“两新”政策及电动化、智能化技术加速落地的推动下,行业整体延续稳健增长态势。新能源汽车成为最大亮点,其产销、出口均实现突破性增长,自主品牌市场份额进一步扩大。

    中国欧洲经济技术合作协会智能网联汽车分会秘书长林示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汽车产业转型的深度与广度将进一步拉大企业差距。掌握核心技术、完成全球化布局、实现盈利稳定的头部车企,将在“汽车强国”建设中占据主导地位;而未能跟上转型节奏的企业,可能面临被淘汰的风险。

    头部车企优势明显

    今年上半年,我国汽车行业营收格局呈现“头部集中、梯队分明”特征,而盈利表现则因企业技术投入强度、新能源转型进度及细分市场布局差异,出现显著分化,这种分化不仅是规模差距,更是转型速度与赛道选择的差距。

    从营收规模看,“千亿元阵营”持续扩容且头部优势固化。比亚迪以3712.81亿元营收稳居行业第一,同比增长23.30%。上汽集团以2918.99亿元营收紧随其后,同比增长3.35%。潍柴动力以1131.52亿元营收跻身“千亿元俱乐部”。此外,长城汽车、华域汽车、长安汽车等30家企业营收突破百亿元,构成行业“中坚梯队”。

    营收增速层面,“新能源转型先行者”表现突出。北汽蓝谷上半年营收同比激增153.21%,其在半年报中披露,新能源车型销量同比翻倍是营收增长的直接原因;此外,富特科技、威帝股份等企业营收增速也超100%,这得益于智能驾驶传感器、车载电子等细分领域的技术突破,使其快速抢占新兴市场份额。

    盈利表现则凸显“转型阵痛与机遇并存”。比亚迪上半年以155.11亿元归母净利润蝉联“行业盈利王”,同比增长18.01%。此外,长城汽车、上汽集团、潍柴动力盈利规模突破50亿元。值得注意的是,在264家上市车企实现盈利的同时,广汽集团、北汽蓝谷、江淮汽车等老牌车企仍陷亏损。广汽集团半年报显示,其传统燃油车销量同比下滑15%,而新能源车型研发与产能建设投入超50亿元,“旧业务收缩、新业务未盈利”的过渡期,导致净利润处于亏损区间;北汽蓝谷虽营收高增,但新能源车型的营销推广与电池采购成本较高,尚未实现盈利转正。

    值得关注的是,汽车零部件企业成为业绩“黑马”。南方精工上半年实现归母净利润2.29亿元,而去年同期为亏损70万元,公司财报显示,公司在新能源汽车传动系统、智能驾驶毫米波雷达部件领域的技术突破,使得订单量同比增长超300%。此外,航天科技、菱电电控、正裕工业等多家汽车零部件企业归母净利润同比翻番,印证了汽车电动化、智能化带动零部件赛道高成长的逻辑。

    以技术突破抢占市场

    新能源汽车成为推动产业转型的“核心引擎”。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上半年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达696.8万辆和693.7万辆,同比分别增长41.4%和40.3%,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占比达44.3%,较去年同期提升5.2个百分点;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乘联分会发布的数据显示,上半年新能源乘用车零售渗透率高达50.2%,连续四个月突破50%。

    技术突破是新能源汽车竞争力提升的核心支撑。头部车企加速核心技术落地,构建差异化壁垒:长城汽车在半年报中披露,公司已形成Hi4混动技术家族,通过“超长续航+高效能管理”,突破城市与越野场景边界。比亚迪持续迭代刀片电池与DM-i  5.0混动系统,公司上半年研发投入超120亿元,技术优势进一步巩固。这些技术创新不仅提升产品竞争力,更推动行业从“电动化”向“电动化+智能化”融合转型。

    中国车企的全球化布局则进入生态“出海”新阶段,其中,新能源汽车成为海外突破的“尖刀产品”。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上半年中国汽车出口308.3万辆,同比增长10.4%,其中新能源汽车出口106万辆,同比激增75.2%。头部车企的全球化布局不再局限于“产品出口”,而是构建“本地化研发、本地化生产、本地化服务”体系:长城汽车半年报显示,公司已形成“10+3+N”全球化生产布局;比亚迪在德国慕尼黑设立研发中心,聚焦欧洲市场车型研发;上汽集团则通过与海外经销商深度合作,构建覆盖170个国家和地区的销售网络。

    不过,汽车行业在新能源与全球化推进中仍面临挑战。黄河科技学院客座教授张翔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下半年,新能源汽车免购置税优惠政策面临退坡,部分地区已暂停汽车置换补贴,这可能对下半年新能源汽车需求产生抑制。此外,行业“价格战”从燃油车蔓延至新能源领域,部分企业为抢占市场份额,采取“以价换量”策略,导致新能源汽车平均售价同比下降,挤压利润空间。

-证券日报网

版权所有《证券日报》社有限责任公司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240020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京B2-20250455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201377号京ICP备19002521号

证券日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证券日报社电话:010-83251700网站电话:010-83251800

网站传真:010-83251801电子邮件:xmtzx@zqrb.net

官方客户端

安卓

IOS

官方微信

扫一扫,加关注

官方微博

扫一扫,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