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梁傲男
10月17日至10月19日,第二十三届中国国际酒业博览会(以下简称“酒博会”)在武汉举办。
本届酒博会打破传统展会仅聚焦于成品酒的局限,首次系统性地引入全产业链条——从上游的酿酒原料、智能酿造设备、环保包装材料,到中游的生产工艺、技术研发,再到下游的智慧物流、数字化营销解决方案、品牌设计等,实现产业链上下游的无缝对接与协同展示。同时,本次展会设立五大主题展区,将文化体验、科技互动与消费场景深度融合。
中国酒业协会秘书长何勇在酒博会上介绍,年轻化、数智化、国际化成为本届酒博会洞察世界酒业发展趋势的核心判断,这也是中国酒业破局前行的三大路径。
年轻化:
从产品到场景全面焕新
中国酒业协会理事长宋书玉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为应对理性消费与代际变迁,酒企正以更轻松、有趣的方式走近年轻消费者,在产品和场景创新上作出适时改变。”
记者在酒博会上看到了传统酒企“更年轻的表达方式”。其中,低度酒、果酒、黄酒等新产品比比皆是,使得传统酒以更轻松、有趣的方式触及年轻味蕾。
古越龙山推出了“无高低”黄酒,主打无焦糖色、高酒精度和低含糖量,直指年轻化和健康化。该公司董事长孙爱保表示,黄酒“万物皆可搭”的特性催生了咖啡黄酒、青柠黄酒、气泡黄酒、龙津黄酒等一系列新奇产品,以“好玩”的特质吸引着年轻人。
这种年轻化,远不止于产品本身。泸州老窖董事长刘淼介绍:“我们成立了新零售公司,通过酒心巧克力、酒糟面膜、窖主节、快闪店等创新尝试,让品牌与消费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紧密相连。”
另外,国台酒业从推出面向年轻群体的元宇宙酒,到冠名演唱会、赞助“村超”足球赛、开展盲品挑战赛等,在多元场景中与年轻人对话。
行走在展位之间,记者感受到,中国酒业的年轻化绝不只是一句口号,而是一场从产品创新、营销模式到消费场景的全方位变革。酒企正用更年轻的姿态,主动迎接并拥抱新一代的消费者。
数智化:
酒企积极拥抱前沿技术
在新消费理念与技术革新的双轮驱动下,中国酒产业正经历一场数智化蜕变。
目前,酒企不再将数字化视为锦上添花的营销工具,而是作为关乎生存与发展的核心战略,正加速推动从采购、供应链、制造、营销到消费者服务的全链路数智化改革。
通过本次酒博会上各酒企的展示,记者了解到,新技术正重塑酒业的生产方式与产品形态,覆盖了从后端生产到前端体验的每一个环节。
其中,生产端的智能制造,是其数智化的根基。今世缘酒业的智能化酿酒车间实现了“蒸糠、拌料、上甑、摘酒”全流程的自动化与智能化;五粮液通过柔性仿生、人机协同,以现代科技赋能传统酿造;古井贡酒建成的行业首个“固态白酒智能化酿造5G工厂”,使设备联网率达到96%以上。
在产品端的溯源与保真方面,区块链溯源技术被广泛应用,赋予了每瓶酒独一无二的“数字身份证”。茅台的“i茅台”数字营销平台和泸州老窖推动的“五码合一”工程(托盘码、箱码、盒码、瓶码、盖内码五码关联),构建了端到端的透明溯源体系。
在体验端,酒企大胆拥抱前沿技术。国台酒业发布的“国台酒元宇宙奇幻之旅”,利用AR/VR技术为消费者打造沉浸式品牌体验。此外,基于大数据的个性化定制服务也日益流行,消费者可以在线上参与设计专属瓶标,满足其个性化的情感表达需求。
这些都是酒业“智改数转”的生动实践。不过,酒业数智化转型仍面临挑战。有酒业分析师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尽管数智化正全面渗透至产业链的方方面面,但目前转型成果多集中于实力雄厚的大型企业及产业前端。资金、技术和人才的壁垒,使得广大中小酒企在转型浪潮中步履维艰,这可能在未来加剧行业的马太效应,推动产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
国际化:
从“出海”到文化融通
中国酒类出口正保持强劲增长。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酒类进出口商分会数据显示,上半年我国酒类出口延续高速增长态势。出口总额10.6亿美元,同比增长21.5%;出口总量4.8亿升,同比增长34.0%。
在此过程中,不同酒类展现出差异化的发展路径。白酒作为中国蒸馏酒的代表,其国际化进程尤为引人关注。
原外经贸部副部长、博鳌亚洲论坛原秘书长龙永图表示,首要的是将白酒打造成符合国际标准的高品质消费品。“从质量标准、技术标准、环保标准到社会责任标准,都应向国际水平看齐。”在酒博会上,记者也观察到这一趋势,多家头部酒企在显著位置展示了其获得的国际认证与严格执行的标准化生产流程。
山东省个体私营企业协会酒业分会秘书长欧阳千里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企业可以针对海外市场需求推出低度产品,以适应当地消费者口味偏好。例如,本届酒博会上一些企业就带来了专门为海外市场开发的、更适合调饮的低度白酒和风味白酒。”
另外,如何讲好中国白酒故事并积极拓展国际市场至关重要。龙永图建议,可以借鉴中国家电、汽车行业的“出海”经验,甚至考虑在海外建立中国白酒酒庄,实现生产、品鉴、文化传播的一体化运营。
中国酒文化品牌研究院智库专家蔡学飞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伴随着中国国际影响力的提升,中国酒类逐渐走向国际是大势所趋。驱动这一进程的,不仅有外部环境的助力,更有行业内部的主动革新。”
穿梭在各个展馆之间,记者感受到,中国酒企正以更加开放、专业的姿态主动融入全球市场;而世界则以酒为载体,更深入地理解中国文化。中国酒业“出海”,已不仅仅是商品的流通,更是一种文化的对话与融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