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丁蓉
曾经主要存在于实验室的固态电池,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走向产业化落地,突破性进展不断。10月17日,2025第五届先进电池产业集群论坛在深圳开幕,固态电池产业的发展成为备受参会人士关注的焦点之一。
先进电池材料产业集群秘书长、欣旺达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欣旺达”)副总裁兼首席可持续发展官梁锐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近年来,固态电池技术加速发展。目前,锂离子电池已经由过去100%为液态电解液可以做到只有10%至15%为液态,在固态化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固态电池产业正处于半固态电池加快推广应用、全固态电池全力研发落地的关键阶段。”
学术界、产业界进展不断
锂电池持续朝着高安全性、高能量密度、长寿命、宽温域发展,当前,要进一步提升其能量密度,液态锂电池的安全性面临挑战,而固态电池兼具高能量密度与高安全性,是锂电池实现进一步升级发展的有效途径,因此被视作“下一代电池技术”,成为解决续航和安全焦虑的重要方案。
在2025第五届先进电池产业集群论坛上,多名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与会专家表示,围绕电池的安全,近10多年来业界作了大量的研究,当电池的能量密度超过400瓦时每公斤,全固态电解质的重要性凸显。全固态电池从有机电解质变成无机电解质,从可燃变成不可燃,首先解决的是安全性问题。
近日,我国科学家成功攻克了全固态金属锂电池的难关,让固态电池性能实现跨越式升级,以前100公斤电池顶多支持500公里续航,如今有望突破1000公里天花板。
不仅学术界在固态电池领域的研发创新不断,产业界上市公司也不断传来令人振奋的新进展。
欣旺达日前宣布其在消费类半固态电池技术产业化方面取得关键进展:截至2025年9月,相关产品累计产量已突破800万颗,标志着规模化应用达到新阶段。目前,该产品已广泛应用于手机、笔记本电脑、可穿戴设备、移动电源、无人机等消费电子领域。据悉,公司于2021年正式启动消费类半固态电池应用技术和产品开发,并于2024年上半年率先实现规模化量产。
10月15日,北京当升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公告,该公司与山东博苑医药化学股份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依托各自在硫化物电解质和高纯碘化锂等领域的核心优势,在固态锂电材料技术合作开发、产品供应、市场推广、股权投资等领域建立长期、全面、稳定的战略合作关系。
“产学研”协同加速成果转化
尽管进展喜人,但全固态电池大规模商业化仍面临挑战。
深度科技研究院院长张孝荣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全固态电池现在面临‘固—固界面’接触性和稳定性差、离子传输效率相对较低、材料制备困难等一系列挑战,产业界正像当初攻克液态锂电池一样,加速攻克难题。”
“产学研”协同正加速成果转化。欣旺达今年上半年研发投入为19.24亿元,同比增长35.23%。该公司与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松山湖材料实验室等多所国内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在电池技术、电池材料等多领域开展产学研合作。该公司在前沿技术方面持续投入,持续研发包括固态电池在内的先进电池产品,满足终端客户的未来多元化需求。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今年上半年研发投入为100.95亿元,同比增长17.48%。该公司已在全球设立六大研发中心,利用智能化开发平台高效筛选有潜质的材料体系、快速推进电池设计、提升制造运营效率,在新产品新技术开发方面始终保持前瞻性及领先性,通过快速的电池工程化能力以及供应链体系快速推动新产品和新技术的商业化落地。
张孝荣表示:“固态电池产业发展,目前半固态与全固态双线并行,头部企业积极推动技术创新和应用。随着政策红利释放、市场需求升级和技术持续迭代,固态电池有望开启更安全、更高效的新能源时代。”
(编辑 乔川川)